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文化

“行冰如飛”的中國古代冰上運動

發(fā)布時間:2022-02-15 17:07:00來源: 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中國古代冰雪活動漫談

  作者:崔樂泉(鄭州大學特聘教授)

  歷史文獻記載和民族學資料顯示,人們對滑冰技術(shù)的掌握經(jīng)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經(jīng)過長期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詩經(jīng)·小雅·小旻》)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后,人們終于學會了冰面行走的基本技術(shù),開始征服冰面的第一步。

  據(jù)有關(guān)資料顯示,至少在唐代北方民族部落中已有冰上活動的記載?!缎绿茣吩诿枋霎敃r北方拔野古民族部落時這樣說道:“拔野古……俗嗜獵射,少耕獲,乘木逐鹿冰上。”唐代史學家杜佑所撰《通典》“北狄傳”也記述拔野古“人皆著木腳,冰上逐鹿,以耕種射獵為業(yè)?!泵慨敹颈└采w之時,拔野古人就會腳踏木質(zhì)器具在冰上追逐獵物。

  在上述早期流行于北方民族中間的冰上運動形式中,“木腳”和“木馬”都是滑冰狩獵時的用具?!澳灸_”可能比“木馬”在長度上短些,但使用起來更靈活,類似后來冰鞋的滑冰用具,主要是利用腿部發(fā)力向前滑行;“木馬”是將木板系在腳下,靠木杖來支撐助滑,以便產(chǎn)生向前滑行的動力。利用這些器械的冰上滑行行為雖尚不具備游戲或競技性質(zhì),但已然可以視作滑冰運動的雛形。

  與北方民族盛行滑冰活動的同時,中原地區(qū)至遲于宋代還出現(xiàn)了滑行于冰上的早期冰床形式。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當時河北東路的“信安、滄、景之間……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謂之凌床。”反映出有宋一代,在今河北省海河流域的霸州、雄州、滄州一帶,冰床或者冰橇活動都在流行著。

  明代滑行于冰上的冰床或者說拖床更為流行。明人劉若愚《酌中志》記載說:“是河也……至冬冰凍,可拖床,以木板上加交床或藁薦,一人前引繩,可拉二三人,行冰如飛。”這說明乘坐冰車在晚明社會備受歡迎,并且已成為明人冬季戶外休閑方式之一。上面文獻中記載的“拖床”是在冰上滑行的類似后來“冰車”“冰橇”的冰上滑行器。

  清代的冰上運動基本上按照兩類體系在發(fā)展著:一類是由朝廷管理,通過培訓專業(yè)選手組成,定期舉行的大型“冰嬉”表演與競技賽事;一類是流行于民間,融生產(chǎn)、生活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冰上技能形式。

  清代的冰嬉活動,主要盛行于乾隆至光緒年間,表演及競技項目主要有集冰上滑行與射箭為一體的轉(zhuǎn)龍射球、傳統(tǒng)的花樣滑冰擺山子。除了上述冰嬉大典的各類冰上活動形式,還有流行于民間的冰上技能形式,主要包括木板溜冰、跑冰鞋、冰上蹋鞠和冰床。

  19世紀中葉以后,伴隨著西方體育的傳入,現(xiàn)代冰上競技項目逐步引入中國,并與中國傳統(tǒng)冰上運動一起,成為中國近代冰上運動發(fā)展的主體。時至今日,經(jīng)過數(shù)千年歷史演進的中國傳統(tǒng)冰上運動形式,無論是木板溜冰,還是現(xiàn)代冬奧競技的短道速滑;無論是傳統(tǒng)冰嬉擺山子、溜龍,還是冬奧競技的花樣滑冰、冰上舞蹈;一場跨越時空的東西冰上文化通過北京冬奧會的平臺,在華夏大地交融。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5日 09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攀枝花市| 阳山县| 农安县| 淅川县| 巩义市| 枣强县| 芒康县| 仙桃市| 申扎县| 阿合奇县| 高唐县| 禹城市| 建阳市| 修水县| 禄丰县| 娱乐| 菏泽市| 博乐市| 灵璧县| 神农架林区| 石首市| 青铜峡市| 承德市| 大埔区| 新乡县| 左贡县| 南靖县| 定边县| 抚松县| 宜昌市| 萍乡市| 永仁县| 惠州市| 建宁县| 岐山县| 梁河县| 郎溪县| 田林县| 绥德县| 东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