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人世間》到《華燈初上》東北大洪流與臺北小時代

發(fā)布時間:2022-04-01 15:51: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者:黃哲

  作為《華燈初上》總制片人兼領銜主演,林心如一定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她賭的是每一季雖然不完整、不完善,但閃光點也足夠保證粉絲不舍得中途棄坑。

  第一季華麗的卡司和造型讓人足夠養(yǎng)眼,以至于足夠把人吸引到第二季;第二季則揭開第一季貌似集體戀愛腦的狗血表面,懸疑叢生叫人燒腦,又非得到第三季分解;第三季則將所有的伏筆都觸及到每個角色命運的外在根源和內(nèi)在靈魂,因此,對給出的解釋你可以不滿意,卻不可以不走心。

  1

  《華燈初上》前兩季問世之后,迅速成為臺灣劇的超級明星。由于Netflix國際市場的追捧,第三季上映前連忙追加各語種譯配包裝工作,以至于讓擁躉多等了兩個多月。而這期間,正好大陸熒屏也有一部現(xiàn)象級的大作《人世間》。

  一個東北一個臺北,一個是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大洪流,一個是醉生夢死物欲至上的小時代,描寫某個特定時代的好作品,總會超越時空的限制。生活在別處的受眾會因此感覺到共鳴,甚至將自身缺失、卻想要擁有的精神特質(zhì),通過作品得到極大滿足。這樣的作品,我們習慣稱之為史詩。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的《人世間》和對岸的《華燈初上》,都算得上當代華語熒屏的平民史詩。盡管在《華燈初上》的編劇杜政哲那里,這樣的特質(zhì)被他定義為“偶像劇”。在這位林心如老搭檔的眼中,“臺灣劇只有偶像劇和非偶像劇兩種”,但好在這一價值觀導致“小杜哥”如《光陰的故事》等偶像劇代表作,比華語界其他只求養(yǎng)眼的偶像劇,要耐看和耐嚼許多。

  《華燈初上》選取了1988年秋季、發(fā)生在臺北的一樁案件作為切口,又在之前的幾年和十幾年的臺灣社會做同樣的“微創(chuàng)”,每一處開刀點,都是與案情直接或間接相關;至于切面,則是普通人中的一群特殊身份者——臺北夜店街的媽媽桑和小姐們,以及她們的家庭、親友、利益攸關方等的人生。

  一向擅長年代劇的杜政哲,選取這個年份恐怕不是偶然的:在那之前,臺灣當局剛剛宣布“解嚴”,之前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的巨大積累,在刺激下厚積薄發(fā),消費社會迅速建立,同時迅速變化的還有社會風氣和心理。相信“愛拼才會贏”的臺灣人,變得自信和敢花錢的同時,卻發(fā)現(xiàn)身邊各種“富貴險中求”的惡性案件也激增起來。

  大歷史轉(zhuǎn)型期,變化的就是其中的眾生相,以及眾生之間的關系。無論刑滿釋放尋出路、叛逆家庭換活法,還是沒有別的生存之道,原本天差地別的幾位臺灣女性,走到同一間叫做“光”的夜店。和此岸“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shù)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的時代風氣,可謂琴瑟琵琶各有弦。

  詳實的田野調(diào)查、經(jīng)歷了那個年代的媽媽桑作為顧問,加上選角的獨具慧眼、演員演技的集體在線,讓“光”女子天團齊齊點亮華燈,每一盞卻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以店里唯二的兩個正牌大學生蘇媽媽和愛子為例,都是用自己的知識推銷酒,愛子作為教授千金,是首先顯示自己吃過見過;而貧寒出身、奮斗到今天位置的蘇媽媽,則從顧客心理出發(fā),三下五除二搞定了最重要的客人。情敵單挑的時刻,二人雖然劍拔弩張,但彼此依然保留了知識階層的體面,與其他沒受過教育的小姐的交流方式完全不同。

  這種兼顧對立和吸引法則的戲劇沖突,顯然比只顧一頭要高級。而之所以說《華燈初上》一定要看到第三季,也因為前兩季主要是將對立盡可能放大,第三季則在夯實對立的同時,完成最終的吸引,也為新的對立做了充分留白。只看第一季,是純偶像劇,只看第二季,是劇本殺,三季看完,才是部史詩。

  2

  林心如制作人/Rose媽媽桑說要有光,于是有了光。發(fā)生在“光”俱樂部的史詩也許短小些,卻也每每洋溢著現(xiàn)實主義的詩意光芒。何為現(xiàn)實主義的詩意?這樣的人和事如同曇花,卻不是空中樓閣,有充分而合理的基礎。作為觀眾和凡俗人,現(xiàn)實生活中基本遇不到、遇到也根本做不到,若是真做到了,恐怕會被別人另眼相待。但在文藝作品中見到了這樣漂亮的人和事,明知這概率小到明顯高于生活,卻因為源于生活而愿意相信TA——起碼在我被TA打動的那一刻,一定是這樣的。

  《華燈初上》的劇名,也正應了這份現(xiàn)實主義的詩意。前兩季的劇情,圍繞兩位媽媽桑之間二十年的姐妹情誼展開。十幾歲自己還是個孩子,就出于義氣毅然收養(yǎng)了被侵害的姐妹的骨肉,算得上是其中的“爆燈”時刻。而前兩季的“華燈初上”,到了第三季就幾乎平均一集一個“燈如晝”:為叛逃的姐妹出頭打群架,之后還集體唱起臺語版的“女子當自強”;被陷害的刑警隊長,以亦正亦邪的方式四兩撥千斤,把副線案件全部搞定;一切水落石出,墓前陰陽兩隔的姐妹談心和解;真兇投案后最后一次上班,為所有人包括自己和愛人唱起“祝你幸福”……

  選取的主人公是歡場中人,地點是銷金窟,事件則是命案,《華燈初上》這部史詩堪稱非典型。但或正因如此,在面對欲望和丑惡時,也完全不必有偶像包袱,可以突破中國人普遍的審美習慣和心理窠臼。林心如飾演的羅雨濃在監(jiān)獄門口飛車撞人,“我進過一次監(jiān)獄就什么都沒再怕的”,既是劇中主人公的宣言,也可以看作全劇創(chuàng)作指導思想的隱喻。說起來,這和《人世間》破天荒地安排了一位勞改犯作為史詩主角,有異曲同工之妙。

  也有其他追看者,覺得第三季有爛尾之嫌,理由是不夠懸疑、不夠反轉(zhuǎn)。遠超第一、二季之間的空當期,給所有觀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失焦,筆者也是用追看新季和倍速回看前季的方式找回準星的同時,卻覺得這樣的評價有失公允:

  看起來最完美無瑕者,最后卻發(fā)現(xiàn)悲劇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而犯下無可挽回之罪的,卻是本性最純良熱心者;道貌岸然的商界大亨和政界精英,卻做出了不可告人的禽獸之事,以至于直接改變了別人的命運走向,甚至導致最后的悲劇。如果這都不算反轉(zhuǎn),那就只有林心如飾演的大女主黑化一條路了。

  《華燈初上》從始至終,盡管命運跌宕起伏,三觀和行為保持穩(wěn)定輸出的,只有羅雨濃一個。無獨有偶,《人世間》里也有這么一位,就是同樣經(jīng)過監(jiān)獄回爐再造的周秉昆。而“秉昆這人能處,有事真能上”的主語,也可以換成雨濃。如此價值珍貴和性能穩(wěn)定都如同金子一般的主人公,配角和劇情圍繞TA展開敘事曲線,都是最令人放心的。

  3

  《人世間》只有一個周秉昆,《華燈初上》卻有等量齊觀的雙大女主。老實說,這種戲最不好寫,也最不好演。標榜雙大主的作品,相當一部分最后往往還是歸于“福爾摩斯+華生”模式的一主一副,其實是瘸腿的。能滿足平衡輸出強度的,要么是共邊的雙雄/雙驕模式,類似吳宇森的“周潤發(fā)+李修賢”,要么是福爾摩斯對莫里亞蒂的正反boss終極對決,但這兩種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缺憾:在同一個象限里能量疊加,最終在一個頂點爆炸,體驗的巔峰來得快去得也快。

  《華燈初上》被人記住,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楊謹華飾演的“蘇媽媽”蘇慶儀。一開始的完美無瑕,隨著剝絲抽繭慢慢展開內(nèi)在的真實,而慢慢崩塌。對很多觀眾而言,一開始有多同情,后來就有多恨她。但她也完全不同于中外影視經(jīng)典中那些最后露出本來面目的大反派:羅雨濃之前所有的幸福幾乎都是她帶來的,大家可能幸福的基礎(這間酒吧)也是拜她所賜;羅雨濃是別人圍繞她建立,而蘇慶儀則是別人圍繞不斷打碎重建的她打碎重建,只是別人最終都迎來了重生,而她卻不可能再有機會。

  其實,這對兩生花、雙大主,在高度穩(wěn)定性這一點上并無不同,只是蘇的穩(wěn)定是大家看不到或看不清的。表面上戲份一多一少,但戲份多的那個,大家對TA心里都有數(shù),戲份少的那個,天知道會拋出什么王炸。因此,應當記住“蘇慶儀”的,除了觀眾,應該還有華語電視史。

  除了善惡有報的爽感這種樸素價值觀的勝利,水落石出之際,花子那句“為什么我的臺北和電影的不一樣”,和阿達“你記得那個跟班叫什么名字嗎”,不知擊中多少即便有所防備的人心那最柔軟的地方。

  一向堅持“偶像劇就是要說出打動人的臺詞”的編劇杜政哲,這次借女團里最資深的戲骨謝瓊煖之口,說出“兇手是誰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啦,其實人生就是這樣,一直都在受苦受難啊。什么生老病死的,你只會越來越習慣,而且每個人都一樣,不是嗎”的喪雞湯。比起還在風中飄的《華燈初上》第四季,我十分期待他和林心如正籌拍的新戲《有生之年》——因為這部戲的劇情,是要到20年后回看現(xiàn)在疫情下的眾生。(黃哲)

(責編: 常邦麗)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油尖旺区| 合作市| 竹溪县| 北辰区| 疏附县| 镇赉县| 百色市| 蓝田县| 汉沽区| 克山县| 九龙坡区| 开江县| 蚌埠市| 余干县| 临颍县| 威海市| 崇礼县| 通州区| 迁安市| 黄山市| 颍上县| 凤冈县| 方正县| 小金县| 盈江县| 外汇| 普兰店市| 柘城县| 宾川县| 贺州市| 灵石县| 股票| 虹口区| 游戏| 两当县| 昌黎县| 牙克石市| 五大连池市| 五常市|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