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網(wǎng)絡中國節(jié)·詩畫節(jié)氣】夏至: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發(fā)布時間:2022-06-21 14:39:00來源: 光明網(wǎng)

  【網(wǎng)絡中國節(jié)·詩畫節(jié)氣】

  夏至: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作者:侯楠楠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jù)《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敝琳撸瑯O也。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因此,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qū)會出現(xiàn)“立竿無影”的奇景。這是一年中夜最短、晝最長的一天,萬物壯大繁茂到極點、陽氣也達到極致

  夏至三候為“鹿角解,蜩始鳴,半夏生”。冬至日有一候為“麋角解”,麋與鹿屬同科,為何分屬夏冬二至?古人認為,二者分屬陰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陽氣始衰而陰氣生,鹿角開始脫落;而麋屬陰,所以其角在冬至日才脫落。知了也在夏至后感陰氣之生,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生長所以得名。由此可見,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xiàn),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網(wǎng)絡中國節(jié)·詩畫節(jié)氣】夏至: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https://flv1.gmw.cn/gma/20220620/20220620184354262_1992.mp4 (點擊圖片觀看動態(tài)海報)

  《敦煌二十四節(jié)氣》原畫出自《不可思議的敦煌·與萬物共生長》創(chuàng)作展——最佳創(chuàng)作團隊獎「豆莢創(chuàng)意」小朋友們的集體創(chuàng)作。動畫制作:滿晨 錄音:張樂之

  冬至餃子夏至面,民間認為農(nóng)歷五月是惡月,夏至日吃面有驅(qū)邪避惡之意,也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清時《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乃都門之美品?!毕闹燎昂筇鞖庋谉?,吃涼面也可以降火消暑,據(jù)說武則天還發(fā)明了一種叫槐葉冷淘的面食,杜甫的一首詩中記載了這種食物:“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熱,加餐愁欲無?!毕闹燎昂?,新麥登場,所以夏至食面有“喜嘗新麥,慶祝豐收”的寓意,嘗鮮之外,也是對農(nóng)人辛勤勞作的犒賞。

  《魏氏春秋》中也有“伏日食湯餅”之說?!妒勒f新語》中有個嫉妒美男子的小故事,“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zhuǎn)皎然”。何晏又帥又白,魏明帝懷疑他搽了粉,當時正好是夏天,故意讓他吃熱湯面。不過非常氣人,吃完后,何晏大汗淋漓,以官服揩拭,臉色反而更加白皙,生圖就是精修圖。

  除了吃面,在很長時間里,夏至與端午習俗并未清楚分開?!皯浽谔K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粽子和烤鵝,是白居易所懷念的中唐夏至宴上的絕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大,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熱在三伏,民間說“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從夏至開始數(shù)的第三個庚日正式進入三伏天。也就是說,真正的暑熱大約在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所以在古代,精致少女們會在夏至日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物,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沒有空調(diào)的時代,楊萬里寫過一首淺顯卻有趣的小詩,“登臺長早下臺遲,移遍胡床無處移。不是清涼罷揮扇,自緣手倦歇些時。”楊萬里覺得太熱,一直揮扇納涼,停下來時趕緊跟大家解釋,不是天氣涼快了,而是手酸了,歇一歇。

  夏至日有“夏至雨點值千金”“夏至無雨,三伏熱”之說,降雨具有重要的農(nóng)耕和氣候觀測意義。夏至以后,午后至傍晚易形成雷陣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很小,民諺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寫“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巧妙地借這種天氣,喻一對青年男女捉摸不定的情感。還有一位詩人約了朋友,“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朋友或是因雨,或是因其它原因還未來赴約,詩人聽著蛙聲陣陣,閑來無事輕輕敲著棋子,看燈花落下,寫得很有意韻。

  小時候的盛夏時節(jié),外婆手中的扇子一搖就是一夜,再一搖,就是整個夏天。時光的追逐一刻不停,循環(huán)往復,韋應物也在《夏至避暑北池》中說“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作為重要氣候節(jié)點的夏至,正是在提醒我們,注意張弛有度,稍作休整再出發(fā)。

  光明網(wǎng)×敦煌畫院 出品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鸡东县| 吴忠市| 城固县| 礼泉县| 江城| 延边| 全椒县| 儋州市| 霍林郭勒市| 开化县| 阳信县| 宁陵县| 泗洪县| 班玛县| 达尔| 南靖县| 余庆县| 成安县| 铜山县| 淅川县| 南华县| 东乡族自治县| 太谷县| 额尔古纳市| 绥中县| 岳普湖县| 遵义县| 伊春市| 潢川县| 博罗县| 靖边县| 苍南县| 呼伦贝尔市| 巧家县| 周至县| 金堂县| 保亭| 屏东县| 哈尔滨市| 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