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味”濃郁 500余件展品打造紅色文化名片
微縮場景復原港珠澳大橋、3D沉浸式曲面屏“大美長理”、栩栩如生等比例復刻的紅色建筑模型、流光溢彩的學科樹……10月1日,坐落于長沙理工大學云塘校區(qū)的“三全育人”教育基地正式落成,向社會開放。多元立體、內容豐富的展陳讓前來參觀的觀眾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教育基地以“立德樹人 逐夢報國”為主題,全面回顧了黨領導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是集湖湘教育發(fā)展史和學?!叭恕背晒谝惑w的育人陣地。作為湖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長沙理工大學以該教育基地為著力點,創(chuàng)立了多路徑融合、多元化參與、多功能互補的育人機制,構建了全景式、互動式、浸潤式的育人時空,是落實“三全育人”湖南共識的生動實踐,為全省高校摸索“三全育人”路徑提交了一份亮眼的“長理答卷”。
“湘味”濃郁 500余件展品打造湖湘紅色文化名片
“每一條高速公路、每一座大型橋梁、每一條電網……都有長理人奮斗的身影?!备S著講解員的步伐,校齡僅一月有余、來自土木學院的2022級新生小郭細細觀看著學校師生參與建設的眾多重大工程項目,深受震撼。
教育基地內景——啟航橋
路過“啟航橋”,可以了解到這一景置原型,學校參與建設的矮寨大橋是當時世界跨度最大的山區(qū)橋梁,創(chuàng)造了4個“世界第一”?!鞍话瑫r代標高!”小郭言語中滿是自豪與憧憬,“現階段學好專業(yè)本領,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有幸投身家鄉(xiāng)基礎設施建設,貢獻青春力量?!?/p>
教育基地還以微縮建筑模型展陳了多個湖湘紅色文化地標,讓人印象深刻。汝城沙洲半條被子、船山學社、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湖南自修大學舊址、十八洞村……一座座紅色建筑經該校建筑學院學生實地調研與測繪、3D建模、再用激光雕刻機制作零件,最后手工拼接復刻完成。“一件作品通常需要耗時1-3個月,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專業(yè)實踐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敝蒙砑t色建筑模型前,不少觀展者還掃描了二維碼,聆聽建筑背后的紅色故事,在科技與藝術交融之中感悟黨史、浸潤心靈。
在“國之大者”“材之茂者”“師之賢者”“行之實者”等各個篇章,學校精心挑選整理了500余則(件)照片、視頻、實物、模型等,生動呈現了湖南“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始終行進在教育改革、前沿的創(chuàng)新性探索和突破性進展。
“惟楚有才,興湘重教。湖南歷來崇文興教,‘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就發(fā)端于斯。湖湘大地革命文化源遠流長,紅色基因深沉厚重。教育基地以濃郁的湖湘文化打底,充分挖掘湖南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以此感染和激勵更多的長理學子、湖南學子投身偉大時代,建設偉大事業(yè)?!痹撔|h委書記付宏淵介紹道。
是記憶更是傳承 40萬學子情牽的精神家園
“這是余學楚1959年畢業(yè)的時候,挑著一根扁擔就奔赴云南的場景!”在連環(huán)畫《一根扁擔進云南》前,學校首屆畢業(yè)生、已年逾八旬的黃美媛校友一眼就認出了當年自己的同班同學。
校友黃美媛在連環(huán)畫《一根扁擔進云南》前憶當年
“我們那時候都是一邊搞生產勞動建校舍,一邊埋頭苦讀學本領,”根據建校初期故事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畫喚起了黃美媛久遠的回憶,60余年前的記憶依舊鮮活如昨,“畢業(yè)大會上,校長叫一位同學的名字,通報畢業(yè)去向,我們就紛紛帶著簡易的行李,靠著一雙鐵腳板,即刻踏上建設祖國的征程。能分配到最艱苦最偏遠的地方去才是最優(yōu)秀的,沒有分配到艱苦地區(qū)的學生當場就落了淚。”“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è)”是第一屆415名畢業(yè)生最真切樸素的夢想。此后,“成才報國”理想被代代傳承與踐行,“實踐強、情懷深、敢擔當”成為40余萬長理學子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穿越展示學校60余年辦學歷程的“時光隧道”,重逢在學校老校門的場景復原前,輕撫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不少退休老教師、外地校友利用國慶假期專程前來觀展,頻頻頷首駐足。
學校退休老教師在“時光隧道”駐足,在“老校門”前合影
學校94級校友、北京冬奧會24節(jié)氣倒計時宣傳片制片人周謙聞訊也第一時間來到教育基地重溫母校歷史,“無論身在哪里,學校永遠是我們的心之所向、情之所依?,F在對于我們校友來說,又多了一個重要的情感紐帶和精神家園,我會?;貋砜纯础!?/p>
生動直觀 千里之外就地取材助力工程實踐移動課堂
教育基地內,一直徑約110厘米、高 61厘米,外觀呈螺旋狀的展陳實物惹人注目。
“這是曾用于我國填海造陸工程中的挖泥船絞刀頭,”水利學院教師陳杰向前來參觀的學院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yè)的學生介紹道,“挖泥船作業(yè)時,通過最前端絞刀的旋轉將水下泥面挖松,再利用船上離心式泥泵的作用產生一定的真空,把挖掘所得的泥漿吸入、泵出并吹送到上千米乃至上萬米外的指定區(qū)域,達到疏浚航道和圍海造地的雙重目的……大家所熟知的‘國之重器’‘天鯤號’就配置有亞洲在用挖泥船中最為強大的自動挖掘系統,不僅可以疏浚黏土、密實砂、碎石,巨大堅硬的風化巖也可輕松絞爛,既環(huán)保又省事?!?/p>
一堂直觀生動的工程實踐移動課堂就此在教育基地展開。除了千里之外運回的重型工程實物,用于填海材料的珊瑚砂也被學校參與建設的師生悉心采集,贈予教育基地內永久珍藏?!懊恳涣I扯际菄粒恳欢蔚潭际情L城!”篆刻在盒內的燙金文字振聾發(fā)聵,震撼著前來參觀的每一位到訪者。
教育基地內陳列的部分老教具、老物件
60年代的點秒表、地質羅盤,老式英文打字機、傳動系統,汽車模型……教育基地內一件件斑駁泛黃的老教具、老物件是歷史無聲的記錄者,同時也是最鮮活生動的工程實踐教具教材。
在科普角《一度電是如何產生的》,沙盤模型形象傳達了經熱能、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多種能源轉換方式,“一度電”穿山越嶺,傳送進千家萬戶。“簡單明了,形象生動!是值得再來的科普基地!”專程帶小朋友前來的王先生豎起了大拇指。
沙盤科普角《一度電是如何產生的?》
我國高等教育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程、氣勢磅礴的工程實景、火熱多姿的教學實踐現場,都被定格在了1900平方米的展陳空間里。據了解,僅開放當日,長沙理工大學“三全育人”教育基地已接待來訪參觀的師生和民眾逾千人。(葉正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