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轍密集 物流滾滾 一起打卡千年之前長安的繁華盛景
中國-中亞峰會即將舉行,此次峰會的舉辦地——陜西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這座十三朝古都見證著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經(jīng)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悠久歷史。在唐朝鼎盛時期,這里曾匯聚各國商旅,可以說是當時全世界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當時的“外貿(mào)市場”在哪里?操著各國語言的商人又怎么做生意?千年后的今天,西安怎樣延續(xù)著絲路的繁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跟隨總臺央視記者的鏡頭,走進絲路古城——西安。
總臺央視記者 黃達:雖然剛過早上8點,西安古城墻下的早市已經(jīng)人頭攢動了。來城墻邊吃個早點,買買生活日用是西安人的傳統(tǒng)。對于西安人來說,古城墻是家鄉(xiāng)的名片更是記憶。童年的玩耍追逐,青年的戀愛執(zhí)手,老年的夕陽時光,城墻圍出了西安老百姓的生活圈,更見證著千年古都歷史的滄桑,古今的輝煌。
從西周開始,十三個王朝曾在西安建都。在唐朝鼎盛時期,西安曾經(jīng)一度成為全世界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當時人口最多的時候達一百多萬。而那時,西安還叫長安。這里曾以“長安”這個名字不斷被世界認知和向往。
自張騫從漢長安城出使西域以來,東起自古都長安,向西溝通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一直是中西交流交往的紐帶。幾千年的時間里,中國的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造紙術、印刷術等,源源不斷地傳播至中亞、西亞和歐洲。今天我們吃到的葡萄、蠶豆、石榴、胡蘿卜,甚至是聞名全球的汗血馬也沿著絲綢之路從西域來到中國。
而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長安也成了中國和中亞、西亞甚至歐洲商貿(mào)往來的重要樞紐。
總臺央視記者 黃達:我現(xiàn)在所在的西安市勞動南路的這片區(qū)域,在唐朝時是長安城聞名中外的“外貿(mào)圈”,占地1600畝,相當于160個足球場的大小,在唐朝時,來到長安的幾乎所有的西域的客商都會在這里做買賣,因為位于長安城的西側,因此,這里又叫作西市。還有一種說法,這里同位于長安城東側的東市,一起成為了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買東西”的“東西”二字的起源。
大唐西市博物館館長 王彬:這是唐代留下(西市)東北十字街的遺址,路寬16米,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雙向4車道的馬路,清晰可見的這些車轍的密度很大,說明車流量很大,所以,現(xiàn)在我們通過這個車轍遺跡,可以折射出唐代,大唐西市國際貿(mào)易中心這種物流滾滾,車流滾滾的繁榮盛景。
記者:這個展品造型很奇特,而且下面寫的是“西市”。
大唐西市博物館館長 王彬:它是石權,是我們西市出土的,用我們通俗的話說是秤砣。有這么大的石權,它稱重的物品,肯定重量也是很大的,通過這個石權我們也可以了解到當時西市交易量是很大的。
記者:西市這塊當時匯聚的是五湖四海的商人,因為大家當時使用的貨幣也是不一樣的,怎么進行交易呢?
大唐西市博物館館長 王彬:當時交易用的貨幣主要是開元通寶。
記者:這個我看就是咱們西市出土的開元通寶。
大唐西市博物館館長 王彬:《新唐書》記載,貞觀十年的時候,兩萬五千枚開元通寶,可以換一匹馬,然后這些商人可以拿這些開元通寶,可以去購買其他的物品帶回西域。
據(jù)王館長介紹,當時西市的行肆超過220行。這里有衣肆也有大衣行、唐裝、胡服皆有售賣,而且在唐朝時,人們就可以在這里品嘗到來自西域的葡萄酒,這里甚至還有為馬做馬具和配飾的鞧轡行。
大唐西市博物館館長 王彬:通過西市的出土文物和整個的貿(mào)易狀況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的長安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是世界向往的中心,同時它也是絲綢貿(mào)易的高地。
駝鈴聲聲,穿越古今,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古絲路再現(xiàn)繁華。在西安國際港務區(qū),繁忙是每天的常態(tài)。日均約有13列中歐班列長安號從這里發(fā)出;日均約有2200標箱的集裝箱在港區(qū)調運穿梭;日均約有1.3萬噸貨物從這里運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
5月18日,聯(lián)通西安與塔吉克斯坦首都的空中航線將開通。屆時,西安將成為全國唯一一座率先通航全部中亞五國的城市。“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西安持續(xù)打造內(nèi)陸改革開放高地的腳步不斷提速,與中亞地區(qū)的往來屢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