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教授的大山情結 帶更多老區(qū)人民種參致富
“你們看,這些參上面長的紅色果實多漂亮,像不像紅寶石?”在安徽金寨縣馬鬃嶺林場西洋參種植區(qū),89歲的宛志滬一邊撫摸著西洋參的葉片一邊說,“和參打了40年交道,只要我還能動,就要來看看?!?/p>
宛志滬是安徽農業(yè)大學退休教授,曾在農業(yè)氣象專業(yè)、農學系、茶葉系任教,獲“江淮十大女杰”“科技扶貧標兵”、安徽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上世紀80年代,宛志滬和學生深入大別山馬鬃嶺林場開展調查實習,目睹了村民為了微薄的收入吃力地扛著一兩百斤重的樹木跋涉在陡峭的山道上?!罢乙粋€項目,讓他們既能過上輕松點的日子,又能保護森林資源?!蓖鹬緶麑⒋耸聮煸诹诵纳稀?/p>
1985年,在昆明參加學術會議時,宛志滬又一次與同行談起這件事。當時,一位東北的同行說當?shù)赜形餮髤⒃耘嗉夹g,適合在高山地區(qū)推廣。宛志滬眼前一亮,馬上介紹金寨縣的環(huán)境情況,并打聽西洋參栽培技術。
趕回學校后,宛志滬一頭扎進圖書館查閱資料。她發(fā)現(xiàn),西洋參栽培區(qū)的土壤、植被、氣候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同大別山區(qū)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隨后她前往東北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貋砗?,宛志滬決定先在當?shù)厍捍逶嚪N西洋參。但祖祖輩輩在山里刨食的村民,根本不知道西洋參是什么,也不相信靠著這“洋玩意”能發(fā)家致富。
經過宛志滬和縣委同志多次挨家挨戶上門溝通做工作,終于有兩戶村民愿意試一試。從此,崎嶇、陡峭的山道上,便經常出現(xiàn)宛志滬的身影。
1990年秋,第一批西洋參“起參”了。最先種植的兩戶分別獲利4000元、5000元?!霸圻@窮山窩里也能長出人參啦!”得知這個消息,金寨縣的村民不約而同地向千坪村涌來,爭著要買“種苗”。
就這樣,千坪村160多戶村民中有126戶種上了西洋參。1996年,全村有20戶靠種參純收入達萬元以上。千坪村成為安徽省有名的科技致富村。
從千坪村到張畈鄉(xiāng),再到天堂寨鎮(zhèn),宛志滬的西洋參研究不斷推進?!鞍岩粋€地方的村民教會了,我們就選擇下一個地方。”多年來,西洋參在金寨縣“扎下了根”,也給高寒山區(qū)的村民鋪就了一條致富路。
以宛志滬等人為代表的“安農人”,以“拓荒?!钡木?,在老區(qū)辛苦耕耘,給老區(qū)人民帶來了致富的希望,走出了一條享譽社會的“大別山道路”。據不完全統(tǒng)計,安徽農業(yè)大學先后有300多名教師參與科技開發(fā)大別山的行動,培訓學員100多萬人。
林婷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杭州亞運會|向大海!千島之城擁抱亞運之光
- 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丨三秦弄潮向“新”“綠”——陜西加快構建現(xiàn)代化產業(yè)體系觀察
- 國家能源局: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9%
- 極目江城萬象新——人文經濟視野下的武漢觀察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 【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多措并舉保秋糧豐收
- “認房不用認貸”政策落地調查:市場情緒穩(wěn)步回升 “金九”熱度初步顯現(xiàn)
- 湖南桂陽:黃精地里出“黃金” 中藥材成致富“良方”
- 香港天文臺發(fā)布紅色暴雨預警信號
- 新華時評:“含金量”“含情量”十足的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重大舉措
- 國家安全部:“數(shù)字”間諜來自何處?有何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