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數字思政建設 提高網絡育人能力
作者:孫楚航 羅 亮(均系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提高網絡育人能力,扎實做好互聯(lián)網時代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彪S著現代數字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生學習生活的“第一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好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大力推進數字思政建設,以數字化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是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加快構建思政工作體系的重要內容和舉措。
數字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數字化這一重大時代背景的范式轉型與全面應對。它不是傳統(tǒng)思政的簡單增補,也不是單純的方法改進,而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在運行適應數字時空境遇的轉型升級。數字思政的研究對象是數字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現象及其規(guī)律,是對數字社會思想與行為引導規(guī)范進行的學理闡釋、理論表達和實踐創(chuàng)新,從價值、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推動思政教育新生態(tài)構建和體系創(chuàng)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價值塑造依賴于主體和客體,也受制于主體能動地改造客體的歷史階段。數字社會突破時空局限、重構虛實邊界、創(chuàng)生人機關系,數字思政的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彰顯這一時代特征,實現對傳統(tǒng)思政的發(fā)展與轉型。在個體價值層面,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構建新型主客體交互關系,以互動性、參與性的數字手段來調動人的內在精神動力,在人機互動中挖掘人格潛能,助力自我發(fā)展與完善。在社會價值層面,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現實需要,利用數字手段強化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引領塑造數字空間的主流價值,凝聚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的網絡共識,充分激發(fā)“數字公民”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同時,加強數字空間的政治話語傳播,形塑政治信仰與身份認同,活化文化資源,拓展文化空間,產出一批與主流價值統(tǒng)一的數字文化產品,防范和抑制網上攻擊滲透行為,構筑數字時代主流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防火墻”。
目標設置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屬,彰顯其根本的愿望和訴求,也折射了社會發(fā)展目標。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廣泛應用,構建起獨特的數字空間,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條件發(fā)生巨變,但其根本目標依然是提高人們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其具體目標結合數字育人的新特點,形成新的目標與導向。一是以價值引導超越技術異化。數字思政以促進人在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規(guī)避技術依賴和數字成癮。二是以精神疏導打破數字時代的交往壁壘。發(fā)揮啟智潤心的價值功能,化解人在數字社會中因缺乏時空真實感知而產生的認知困境,避免成為內心世界被“信息繭房”所剝奪與抽離的“空心人”,助力受教育者的思想空間、精神世界建設,避免精神空虛、情感荒漠的“信仰危機”。三是以道德規(guī)范降低數字風險。推動構建適應數字時代的道德觀念、準則與規(guī)范,克服由于技術黑箱、數據泄露、算法歧視等所帶來的數字社會風險,引導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為品性、法律意識、道德責任,化解交往過程的“信任”危機,助推建設和諧社會。
數字化促進生產方式變革、產業(yè)結構調整,也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深遠影響。適應數字社會的縱深發(fā)展,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傳統(tǒng)思政內容體系將在知識圖譜構建中逐漸被數字化。針對作為網絡原住民的青少年,要正確和善于運用網絡資源和數字手段,將網絡育人與課堂育人相結合,將思政課變成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一是強化數字思維培育。數字思維是指人們順應數字化浪潮,形塑數字邏輯,樹立正確價值觀、方法論,具備數據敏感性,善于發(fā)現、運用、生產數據,并維護數據安全。數字思政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強化數字思維培育,讓受教育者善于運用數據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二是加強數字倫理教育。數字世界中,基于物理世界自然人前提建構起來的倫理關系需要重新審視。數字倫理要防范技術邏輯主導的失序失范,基于人的生物與數字的雙重屬性、虛實同構的行為法則、算法決策的束縛制約等來重新界定,構建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數字理性相契合的數字倫理體系。數字思政強化育人數據挖掘、數字動態(tài)跟蹤和算法分析處理,引導受教育者遵循數字倫理規(guī)范,厚植對黨的認同,升華家國情懷,遵守道德法紀,維護國家安全和民族尊嚴,積極營造數字空間正能量。三是促進數字技能提升。數字技能是指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具備的數字獲取、制作、使用、評價、交互、分享、創(chuàng)新的素質與能力集合。數字思政要觀照數字技能,將大數據、元宇宙、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基礎性知識納入課堂,通過理論解讀與實踐體驗,引導受教育者妥善運用數字化資源、工具和平臺,積極開展探索和創(chuàng)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碑敶嗌倌陮W生是網絡新生代,思政工作自然要向學生聚集的網絡平臺挺進,推動思政工作體系實現傳統(tǒng)到現代的數字化轉型,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充分占領網絡育人空間。當前,除了充分利用傳統(tǒng)思政內容、形式和方法外,推進數字思政建設尤其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進方法體系創(chuàng)新。數字技術帶來由歸納演繹向數據分析、由知識理性向計算理性、由人類認知向機器認知的知識范式轉型,數字思政方法體系也處于不斷的創(chuàng)新之中,既要秉承傳統(tǒng)思政的談心談話法、典型案例法、榜樣選樹法等,同時也要拓展思政工作的方法工具,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相統(tǒng)一,計算思維和思政思維相融合。依托全息投影、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將“單向度、講授式教育教學”升級為“聲、光、電多維度教育教學敘事”,從平面到立體、從靜態(tài)轉動態(tài),實現沉浸式場景驅動教育教學。二是加強數據治理。構建思政大數據中心,建設思政數據集成調控的中樞“駕駛艙”,將數據接口輻射至校園生活不同場景,從日常思政工作、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中采集受教育者思想動態(tài)數據。制定標準化數據管理流程,將龐雜的育人數據資源進行聚合分類、分析研判和動態(tài)調配。三是加強算法治理。算法嵌入學生入學至畢業(yè)離校全周期,植入思政課教學、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類場景。合理調控算法梯度和維度,優(yōu)化動態(tài)識別、分類標簽、個性推送、信息留痕的算法運行全流程,著眼現實空間、虛擬空間的深度融合和自由轉換,實現技術與情感的有機結合。四是加強平臺建設。打造集多系統(tǒng)于一體的思政數據監(jiān)測與信息服務平臺,如日常思政層面,創(chuàng)建第二課堂成績單管理、綜合考評與評優(yōu)評獎、一站式社區(qū)育人服務、心理育人智慧系統(tǒng)、志愿服務認證等多維平臺,貫穿學校師生的各類互動場景,建強思政金課網絡數據系統(tǒng)、“沉浸式”大思政課平臺,建設精品課程思政案例庫平臺。
新時代新征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互聯(lián)網時代的思政工作,進一步推進數字思政建設,既需要加強數字思政的頂層設計,創(chuàng)新理念、內容、形式、方法,也需要加強教師的數字素養(yǎng),深化數字思政理論和實踐研究,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科理論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大力推動思政工作創(chuàng)新,增強其實效性。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2日 0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