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文化

你們長眠,我們常念 這個清明節(jié),他們與烈士在一起

發(fā)布時間:2024-04-07 15:2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何水娃子、周興娃子、白二娃子、田桃女子、三女子、任林女子……”在位于四川省通江縣的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102米的英烈紀念墻上,鐫刻著7823位烈士姓名,其中有202位“娃子”、76位“女子”。

  “為什么他們的名字都叫‘娃子’‘女子’?”在烈士陵園講解員彭香的印象里,總會有孩子提出這個疑惑。

  “‘娃子’‘女子’是川東北人家對小輩的乳名稱呼,他們是紅軍小戰(zhàn)士,犧牲時不過十幾歲的年紀?!迸硐阏f。

  通江,是紅軍入川第一城、川陜蘇區(qū)首府。從1932年12月到1935年3月的兩年多時間里,川陜革命根據(jù)地曾經(jīng)歷過200多場戰(zhàn)役戰(zhàn)斗,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紅色信仰,將生命留在這里。在烈士陵園,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其中無名烈士17225名,是全國安葬紅軍烈士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烈士陵園。

  從山腰的鐵血丹心廣場,到山頂?shù)挠⒘壹o念墻,拾階而上,這段路,彭香不知走過多少遍,紅軍烈士的故事不知講述過多少遍,陵園的一座座墓碑、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在她的心里。

  “這座烈士紀念碑,墓碑正中豎刻‘紅四方面軍英勇烈士之墓’,右側(cè)為上聯(lián)‘為工農(nóng)而犧牲’,左側(cè)為下聯(lián)‘是革命的先驅(qū)’,橫批為‘萬世光榮’,墓碑正上方鐫刻有鐮刀斧頭圖案,墓碑左右兩側(cè)是兩門用石頭雕鑿的石炮,寓意紅軍將士永遠進擊、永不休止的鋼鐵意志……”這個清明節(jié),彭香向前來拜謁革命先烈的游客繼續(xù)講述著。

  一早陰沉的天空逐漸放晴,陽光灑在一排排白色墓碑上。在無名烈士墓區(qū),每座墓碑上都只刻有一顆鮮艷的紅色五角星。

  來自通江李先念紅軍小學的學生正一筆一畫為五角星描紅。這個祭奠革命先烈的傳統(tǒng),學校已經(jīng)持續(xù)了13年。

  多年來,依托臨近烈士陵園的地域優(yōu)勢,學校將此作為紅色育人基地。通江李先念紅軍小學副校長李思媛說,在每年清明節(jié)、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節(jié)點,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徒步10公里重走紅軍路前往烈士陵園。在這里,學生們開展祭掃活動,吃玉米面窩頭、清湯素菜等憶苦餐,親身體驗紅軍生活的艱苦。

  每年9月30日烈士紀念日這一天,學生們也會將暑假期間的所見所聞講給烈士們聽?!笆钱斈旮锩容叺挠⒂聽奚艙Q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蓖ń钕饶罴t軍小學五年級學生王子穎說。

  如今,自幼耳濡目染紅軍故事長大的王子穎已成為烈士陵園一名紅色小講解員,走在千秋大道上、駐足守陵石前,將熟知的紅軍故事一次次講給更多人聽。

  在學生們離開無名烈士墓區(qū)后,每座墓碑前都多了一張卡片。

  “革命先輩,謝謝你們!讓我們擁有現(xiàn)在美好、幸福和溫暖的生活。”

  “我想對英烈說句話:是你們的錚錚鐵骨,托起明天的太陽,是你們用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精神,鑄就祖國的輝煌?!?/p>

  “革命先烈,我想對您說:您的英勇無畏,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您的奮斗和犧牲,為我們鑄就了光輝的未來。我們將繼承你們的意志,為了我們的國家和人民,不斷努力奮斗!”

  ……

  這是后輩講給先輩的話,草影映在卡片上,隨風搖曳,仿佛是先烈在撫摸、閱讀這一段段穿越時空的文字。

  3歲的娜娜身著迷彩軍服,站在齊身高的墓碑前,學著哥哥姐姐的動作一筆一筆認真為五角星描紅。描完,她抬頭看向身旁的媽媽,一臉自豪。

  在娜娜的媽媽看來,孩子也許還不太懂這樣做的真正意義,但希望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愛國情懷,用她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祭奠先烈。為了這次祭奠,娜娜一家特地驅(qū)車兩個小時從南充儀隴趕來。

  這個清明節(jié),在這座已有90年歷史的烈士陵園里,來此的男女老少都會獻上一支菊花,在墓碑前靜靜佇立、默哀,望向墓碑上一個個名字、一顆顆紅色五角星。

  在吳展烈士墓后,擺放著一盆蘭花。彭香說,這是吳展烈士家人特地從安徽老家?guī)н^來的。

  吳展是安徽六安人,黃埔軍校一期學員,曾任紅四軍第十師參謀長。1931年,吳展由中央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開展工作,從此與家人失去聯(lián)系。

  新中國成立后,吳展家人收到吳展的烈士證書,但始終不知道他犧牲于何時、安埋在何處,一直苦苦找尋。

  直到2010年,吳展烈士后人偶然在網(wǎng)上看到一組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照片,其中一張照片的墓碑上刻有“吳展烈士之墓”字樣。

  2011年,83歲高齡的吳展烈士之子吳方宜和幾位親人風塵仆仆來到烈士陵園,將從安徽老家?guī)淼囊粧g土、一瓶水灑在烈士墓上。

  “他想讓父親再聞一聞故鄉(xiāng)泥土的芬芳、再嘗一嘗家鄉(xiāng)河水的甘甜?!迸硐阏f,吳方宜老人跪在父親墓前,撫摸著冰冷的墓碑,隔著時空傾述長達40多分鐘,父子二人時隔80多年得以“相見”,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幫助烈士找到親人的故事感動著無數(shù)人,也成為烈士陵園工作人員的心愿。2018年,烈士陵園與媒體合作正式發(fā)起“紅色血脈——尋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項目,經(jīng)過不懈努力,迄今已找到46位烈士后人。

  彭香說,在尋親的烈士后代中,有步履蹣跚的耄耋老人,有尋根溯源的三代晚輩,還有不遠千里奔赴而來的海外華僑,他們的找尋讓她看到的是一個家族延續(xù)幾代人的堅持。

  2021年4月,彭香曾接待一位特殊的老人——百歲老紅軍王少連。凝視著英烈紀念墻,坐在輪椅上的王少連口中反復念叨著“壬娃子、壬娃子”,那是玉娃子王少連的哥哥。

  1933年,12歲的玉娃子和14歲的哥哥壬娃子一起參加兒童團。反“六路圍攻”期間,部隊被敵人打散,從那時起,壬娃子再沒了音訊。這一找,就是近90年,可一直無果。

  彭香說,望著那面刻滿戰(zhàn)友名字的紀念墻,王少連老人淚眼婆娑,每看到一個“娃子”,老人都會停下來,哽咽地說:“我是玉娃子,玉娃子來看你們了?!?/p>

  這一段跨越時空的傾訴,也讓彭香潸然淚下。

  回首來時路,革命勝利的背后,是萬千先烈的犧牲。一位游客說:“一顆顆紅五星是你們的忠誠,一次次描紅是我們對你們的思念!”

  1934年11月,紅四方面軍黨政工作會議在通江縣毛浴鎮(zhèn)召開,會議制定了“智勇堅定、排難創(chuàng)新、團結(jié)奮斗、不勝不休”的“十六字”訓詞。如今,這16個字成為新時代巴中城市精神,在一代代巴山兒女中繼續(xù)傳承和踐行。

  英魂不泯,浩氣長存。你們長眠,我們常念。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桂平市| 驻马店市| 永寿县| 桑植县| 庄浪县| 新化县| 锡林郭勒盟| 仙桃市| 长兴县| 涪陵区| 综艺| 桐梓县| 团风县| 泽普县| 梓潼县| 嵊州市| 剑河县| 栖霞市| 天津市| 垦利县| 图木舒克市| 抚远县| 开封县| 肃宁县| 宜兰市| 沙田区| 鄢陵县| 临海市| 宁河县| 滁州市| 德兴市| 宁津县| 波密县| 镇康县| 嘉义县| 澄江县| 洪泽县| 洞头县| 湖南省| 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