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青麥不應該 夏糧顆粒要歸倉
最近,在一些自媒體和網絡上“收割青麥作青貯飼料”做的短視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正處于灌漿期的青麥在機械面前被齊茬放倒,畫面讓人心疼不已。
從各類平臺上傳的視頻中看,甚至有一些種植戶在短視頻的評論區(qū)“打廣告”,希望吸引到廠家收購自己的青麥作飼料。
針對此類現象,農業(yè)農村部已于近日下發(fā)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全面排查毀麥開工、青貯小麥等各類毀麥情況,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發(fā)現一起處理一起。部分省份也已經出臺政策,禁止小麥進行青貯售賣。河南省發(fā)布緊急通知,嚴禁任何毀麥事件發(fā)生,《通知》指出要加強麥田保護,堅決杜絕毀麥。任何地方、任何單位、任何人員不得以任何理由毀麥或將小麥用于青貯飼料。
好好的麥子,還有20多天就要成熟了,為何要提前放倒,用作“飼用”?農民日報·中國農網的記者前往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省調查研究。
客觀原因是存在的。去年10月,山東、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qū)遭遇秋澇,陰雨時間太長,地里太濕,耽誤了青貯玉米的及時收儲,到了今年四五月份,一些養(yǎng)殖企業(yè)收儲的青貯飼料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有意愿采購青貯小麥“救急”。
這樣的情況多不多呢?不多。準確地說,非常少。
因為青麥做飼料,算經濟賬,對養(yǎng)殖企業(yè)來說并不劃算。從營養(yǎng)價值看,小麥做青貯飼料的轉化價值不如玉米,生物量也不如玉米高,并不適合飼用。從價格看,按照網上說的1500元/畝的價格,折算下來每噸青貯小麥合1000塊錢左右,而2021年山東省玉米青貯地頭均價僅530元/噸,小麥青貯是沒有價格優(yōu)勢的。所以,養(yǎng)殖企業(yè)高價收購青貯小麥的事,不能說絕對沒有,但肯定是用來“救急”而非普遍現象。我們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一些發(fā)布相關短視頻的播主往往是在對網絡上的視頻進行剪輯粘貼再配發(fā)“評論”,壓根沒有看到青麥收割的現場。記者也聯系了一些在評論區(qū)留言想要“賣青麥”的農戶,并沒有收購商來聯系他們。如此看來,“青麥市場”并不像短視頻里渲染的那樣紅火。農民朋友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未經核實的信息忽悠。
還有人說,要用“大食物觀”看待青麥青貯飼用的現象。堅持大食物觀肯定是對的,但口糧和其他農產品不能等量齊觀。其他食物可以少點,但口糧不行。糧價是百價之基,更是影響整個社會經濟大局的壓艙石。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深刻指出,“農田必須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糧食安全作為國之大者怎么重視都不過分。當前,國際局勢波詭云譎、俄烏戰(zhàn)爭局勢嚴峻、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卷土重來,中國碗里的每一粒中國糧都彌足珍貴,它不僅是我們飯碗里看得見的饅頭面條,更是我們中國人生活于和平穩(wěn)定社會環(huán)境中的底氣。特別是去年我們國家遭遇了嚴峻的自然災害,小麥生產經歷了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蟲等多個關口,可謂關關難過,中央為此出臺了多項財政補貼政策,才有如今小麥整體長勢良好,豐收在即的好局面,理應倍加珍惜,必須顆粒歸倉。各地一定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把中國人的飯碗端牢端穩(wěn)。
青麥青貯事件引起的輿論也為我們提出了更綜合課題——保障糧食安全與確保農民增收如何相輔相成,統籌推進?只有種糧有好的收益,農民才有種糧的意愿,才有務農的動力,糧食安全才有更堅實的保障。各地政府要在這方面多出些實招硬招,努力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讓農民朋友們有增收致富的信心,堅守糧食安全的決心。夏糧是我國糧食安全的第一仗,要全力以赴做好最后20多天的夏糧田間管理,確保豐收到手、顆粒歸倉。
作者:郭少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