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利用北京文化資源 講好更多中國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2-07-26 16:21:00來源: 新京報

  利用北京文化資源 講好更多中國故事【《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文藝創(chuàng)作要把視角和工夫放在人民當中】

  2021年,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參與聯(lián)合攝制的重大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該劇以真實的歷史還原、極致的美學呈現(xiàn)、深厚的文化傳承、史詩級精神高度,與觀眾產生同頻共振,真正做到講好中國故事,彰顯時代精神。

  在首屆北京文化論壇召開期間,新京報記者專訪《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張永新講述,在拍攝《覺醒年代》時,劇組的美術、道具、置景各個部門不下幾十次地到北大紅樓丈量拍攝,拿到第一手資料?!皻v史建筑所富含的歷史味道,會給創(chuàng)作者帶來強烈的感受?!?/p>

  張永新表示,文藝創(chuàng)作永遠是人民性的體現(xiàn)。“我們如何能滿足人民的期待,創(chuàng)作出人民所渴望看到的內容,這是永遠在路上的課題。我們只能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一點一滴慢慢地前進?!?/p>

  談 成績

  北京文化有了積極的成果展現(xiàn)

  新京報:從文藝工作者的角度看,你認為這五年北京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上有怎樣的成績和亮點?

  張永新:黨的十八大以來,咱們北京文化的涵養(yǎng)和發(fā)揚,都有了非常積極的成果展現(xiàn)。我們關注到影視劇領域,以北京為地域核心講述中國故事的作品,都獲得了全國觀眾的認同。既打出了北京文化的品牌,同時創(chuàng)作外延又和全國乃至整個時代發(fā)展的精氣神是一致的。這對于影視工作者來說都是非常積極的參照系。

  新京報:如今“大戲看北京”已經成為北京的一張金名片。作為文藝工作者,你每次來到北京的時候,是否也會沉浸在北京的文化氛圍之中?

  張永新:我本科是在中央戲劇學院度過的,對于北京文化的繁榮也很有切身體會。大學期間我們就曾充分地吮吸北京的文化給養(yǎng),幾乎每兩三天就去看一場話劇、歌劇、音樂劇、曲藝等演出。那時候,北京人藝門口都是摩肩接踵擠著買票的年輕人。

  我也是昆曲發(fā)燒友,那時候我們還曾到北方昆曲劇院的研習社觀賞、學習昆曲的演唱。

  還有古琴研習社、京劇研習社……北京的院團之多,演出琳瑯滿目,這都是非常讓人艷羨的。包括北京的各大博物館,我也經常去,一坐就是一天。在北京被文化氛圍所包裹的感受真的非常好。

  談 優(yōu)勢

  北京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新京報:2021年,你在電視劇《覺醒年代》中曾和北京的相關部門、單位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你認為北京出品的影視作品會有怎樣的特色和優(yōu)勢?

  張永新:北京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覺醒年代》為例,建黨歷史中最關鍵的兩大地域板塊,一個是上海,一個就是北京。北大紅樓,北京大學校園,還有五四運動的著名地標式建筑,都在北京。所以北京給了這些講述近現(xiàn)代史的影視作品非常精準、豐富的歷史土壤。包括我們在北京搜集素材時,就擁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到實景去反復探討研磨。

  在拍攝《覺醒年代》時,劇組的美術、道具、置景各個部門不下幾十次地到北大紅樓丈量拍攝,拿到第一手資料。北大紅樓的主體結構,還是保留了百年以前的狀態(tài)。每一次在這里駐足觀看,一方瓦,一片墻,天花板上掛著的燈盞,林林總總這些歷史建筑所富含的歷史味道,會給創(chuàng)作者帶來強烈的感受。

  有一次我站在李大釗先生的辦公室前,紅樓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屋里的地板還是百年以前的樣子。雖然斑駁陸離的地方已經被重新加固、刷漆,但那種感受還是非常奇特——你實實在在踏在了百年前李大釗先生、蔡元培先生、陳獨秀先生一起發(fā)動新文化運動時腳踏的這片地方。

  這都是北京豐厚的歷史沉淀所給予我們的營養(yǎng);這里的一枝一葉都承載著整個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我們更應該利用好北京豐富的文化資源,去講好更多更好的中國故事。

  談 以人民為中心

  創(chuàng)作者要把視角和工夫放在人民當中

  新京報:《覺醒年代》在各年齡層,尤其是年輕群體中引發(fā)強烈反響。你認為如何創(chuàng)作現(xiàn)實題材才能夠和時代產生同頻共振?

  張永新:拍《覺醒年代》時我們確實擔心過年輕觀眾不愿意看。但是播出以后,恰恰相當多的年輕朋友是這部戲最堅實的擁躉,他們發(fā)自肺腑地喜歡這部作品。這給了創(chuàng)作者們信心,也提供給我們一種重新思考的視角——當下年輕人并不排斥主旋律。他們渴望的是看到有力量、有精氣神的作品。從這一點來說,這和我們的創(chuàng)作初心是高度吻合的。這也是我們對于“同頻共振”的理解。

  另外,我們也有一個強烈的感受,當下的年輕人對國家的熱愛,對民族的熱愛,對民族文化的自信,是更加自然、強烈、熱情的。我們注意到《覺醒年代》播出后,有好多朋友自發(fā)去安徽合肥延喬路的路牌下獻花。上海龍華革命烈士陵園,很多人拿著鮮花放到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等烈士的墓碑前。

  包括網友自發(fā)創(chuàng)作的那句話:覺醒年代有續(xù)集嗎?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續(xù)集。我曾和編劇龍平平老師交流過,我們都想不到如此精辟、精準的話。這恰恰反映出今天的年輕朋友們對我們國家、民族,乃至對歷史的審視,所獲得的文化自豪感,是直抒胸臆表達出來的。這也是同頻共振最好的注腳。

  新京報:現(xiàn)實題材要扎根生活,以人民為中心。真正落到創(chuàng)作中,如何做到以人民為中心,展現(xiàn)時代精神?

  張永新:以人民為中心,創(chuàng)作者始終要把視角和工夫放在人民當中。

  立足于北京,比如北京的中軸線,我們的鐘鼓樓、故宮,一磚一瓦串起的不僅是一個城市的建設,更多是體現(xiàn)了華夏精神,乃至中國百年以來的歷史流變以及文化脈搏的震動。

  同時,文藝要為人民服務,我們也能看到中軸線內,縱橫交錯的胡同中,恰恰是北京城的血脈。那種活潑的煙火氣、靈動的生命感,蘊藏了無數(shù)的好故事等待創(chuàng)作者們挖掘。我們要踏踏實實把心沉下來,立足這一方創(chuàng)作源泉之上,用我們的眼睛去尋找,用心去消化、挖掘,講好中國故事。

  我不愿意拍懸浮的東西。凡是不接地氣的創(chuàng)作理念,很難走得遠。怎么才能行穩(wěn)致遠?只有雙腳踩在土地上,眼睛里看到人民,心中所想的故事方向是老百姓所想的,才能夠找到和人民同頻共振的方式,我們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力量?!獜堄佬?/p>

  新京報記者 張赫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连平县| 镇远县| 岳普湖县| 商城县| 偃师市| 怀来县| 富蕴县| 永嘉县| 桂阳县| 卫辉市| 上犹县| 溧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丹凤县| 金乡县| 华蓥市| 青河县| 永安市| 古浪县| 怀来县| 淅川县| 翁源县| 岳阳市| 柳江县| 余庆县| 商都县| 宜州市| 连云港市| 刚察县| 泉州市| 乐陵市| 嘉义县| 焉耆| 大连市| 华阴市| 喀喇| 镇康县| 尉氏县| 安化县| 苍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