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刺客”現身,投資者如何面對理財收益落差?
在“雪糕刺客”引起熱議后,不少投資者也在網絡平臺吐槽遇到了“理財刺客”。他們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實際到期收益與業(yè)績比較基準相差甚遠。北京青年報記者發(fā)現,在市場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多家銀行近期發(fā)布公告下調了理財產品的業(yè)績比較基準,或許這將降低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減少“理財刺客”帶來的刺痛。目前社交平臺雖經常見到網友吐槽理財產品收益不及預期,但銀行理財產品總體達標率其實還不錯,整體來看理財市場的兌付情況還是比較樂觀。
網友15個月賺了9元
自稱理財“理了個寂寞”
“5萬放了476天賺了170多,買的時候標注4.4%的基準,差的也太多了吧?!?月底,網友小思在社交網站曬出了自己理財資金到期的頁面截圖,對自己的收益感到很失望。
北青報記者查詢這家銀行的官網,找到這款產品的到期信息公告。這款產品是某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于去年3月初發(fā)行的一款固定收益類封閉式理財產品,風險等級PR3,投資期限476天,到期日是今年6月27日。該產品業(yè)績比較基準是4.4%,但到期日產品凈值卻只有1.0035。北青報記者粗略計算,其實際年化收益率在0.27%左右,還不到業(yè)績比較基準的1/16。
另一位網友小麗買的也是這家理財子公司的一款風險等級為PR3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投資期限15個月,到期日是今年4月26日,業(yè)績比較基準為4.20%(年化)。
北青報記者從該銀行官網查詢到,該產品到期日凈值為1.0009,也就是說1萬元投資了15個月,能掙9元錢。粗略計算,實際年化收益率約為0.072%,大約是業(yè)績比較基準的1/60,甚至只相當于托管費率0.20%的1/3。
小麗說:“看到手機銀行的到期金額后我就蒙了,以為自己記錯了本金。后來翻看交易明細,果真是本金進本金出。定存一年還有1.7%的利息,我這400多天仿佛理了個寂寞啊?!?/p>
多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
遠低于業(yè)績比較基準
小思和小麗的遭遇不是個例,到期收益率遠不及業(yè)績比較基準的產品也不止那家大行才有。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多家銀行的客戶都在投訴自己所買的理財產品收益未達預期。某股份行客戶投訴稱,自己購買的一款低風險固收理財產品連本金都虧了。該客戶曬出的截圖顯示,8萬本金理財6個月,虧了785.889元。
有網友去年7月在另一家大行的手機銀行購買一筆5萬元理財,業(yè)績比較基準為4.2%,今年7月資金自動贖回到賬后才發(fā)現,5萬元理財僅賺了45元。
還有投資者兩年前買了40萬某銀行R2級別理財產品,期限760天,“預期收益率”(實際應為業(yè)績比較基準)為4.5%,產品8月初到期,兌付時只有3.2%的收益率。該投資者稱:“低風險產品我們肯定是預期銀行能兌付的,不然,我們?yōu)槭裁床辉趦赡昵百I4%左右利率的銀行大額存單呢?”
銀行理財不保本
業(yè)績比較基準不是承諾收益
多家銀行的專業(yè)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資管新規(guī)已推出四年,銀行理財早就不是大家以為的保本保收益,這些被投訴的產品也明確說明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至于業(yè)績比較基準,雖然也是用年化收益率形式表現,但并非大家以往熟悉的預期收益率,而是基于產品性質、投資策略、過往經驗等因素對理財產品設定的投資目標,不代表產品的未來表現和實際收益,也不是銀行對理財產品收益的承諾或保障。
某國有銀行的理財經理朱先生通俗地解釋說:“前些年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有預期收益率,也都能實現,所以很多客戶還覺得銀行理財產品是剛性兌付的,保本保息。資管新規(guī)推出后,情況完全變了,銀行理財都不保本保息了。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都跟基金一樣,是凈值型的,沒有預期收益率,只有業(yè)績比較基準。業(yè)績比較基準可以看作是凈值型理財產品未來收益的‘小目標’,類似于劃了‘及格線’,但不是收益承諾。投資者最后拿到的實際收益可能比業(yè)績基準高,也可能比業(yè)績基準低。所以,投資者買銀行理財也要有‘買者自負’的風險意識,不能閉眼盲入。”
單一數值型業(yè)績比較基準是
“理財刺客”主要區(qū)域
據了解,業(yè)績比較基準主要有三種形式,包括單一數值型,區(qū)間數值型和指數型。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業(yè)績比較基準為單一數值型的理財產品是業(yè)績不達標的主要區(qū)域,尤其是那些基準設置較高的產品。
以某合資理財公司為例,中國理財網公布的信息顯示,該理財公司目前已有24只產品到期,都是封閉期12-15個月的固收類產品。這24只理財產品的業(yè)績比較基準均為單一數值型,都在4.3-4.5%之間,只有5只達到業(yè)績比較基準,實際年化收益率在4.45%-5.67%之間。未達標的19只產品中有13只的實際年化收益率是2字頭。比如,8月3日最新到期的一只一年期產品,業(yè)績比較基準為4.35%,實際年化收益率2.48%,還不到比較基準的六折。 到期收益率最低的一只產品實際年化收益率僅1.8%,與業(yè)績比較基準相差2.55個百分點,差不多打了四折。
業(yè)內人士指出,區(qū)間型業(yè)績比較基準會有下限和上限,即使理財產品表現不理想,一般要達到下限還是比較容易的,但這種區(qū)間型的形式直觀上不確定性就較大,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較弱;單一數值型的業(yè)績比較基準看上去確定性更強,在銷售環(huán)節(jié)更容易吸引投資者,但實際到期時不容易達標。
雖然社交平臺經??梢娋W友吐槽自己的理財產品收益不及預期,但銀行理財產品總體達標率其實還不錯。普益標準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封閉式產品中有12380只產品披露了業(yè)績比較基準,其中10367只產品能夠計算到期收益率,有近9成的產品到期收益率可以達到銀行設定的業(yè)績比較基準線,甚至超4成的產品到期收益率超過了業(yè)績比較基準中樞,實現了超額兌付。整體來看,理財市場的兌付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
分析
下調業(yè)績比較基準不代表實際收益率必然下降
8月3日,中銀理財發(fā)布公告稱,擬于2022年8月9日起對“中銀理財-穩(wěn)富(季增益)007”(WFJZY007A)產品的業(yè)績比較基準進行調整,由2.70%-4.00%(年化)調整至2.50%-3.80%(年化),即在原業(yè)績基準基礎上下調了20個基點。截至8月4日,中銀理財-穩(wěn)富(季增益)007-WFJZY007A的凈值為1.037851,意味著持有一年的實際收益率為3.79%,不僅達標,還超過了最初3.7%的基準。
已運行一年多的招銀理財招睿月添利平衡2A產品也曾多次調整業(yè)績比較基準,去年10月8日,這只產品的業(yè)績比較基準從單一數值型變?yōu)閰^(qū)間型:3.20%-3.80%。兩個月后,區(qū)間下限降至3.1%,上限不變。今年1月,區(qū)間下限大幅下調0.3個百分點至2.80%,5月又進一步下調至2.6%,但上限一直沒變。
招行官網顯示,招銀理財招睿月添利平衡2A產品8月8日的凈值為1.061700,意味著成立20個月的收益率為6.17%,年化收益率約為3.7%,已經接近區(qū)間上限,還超過了最初的業(yè)績基準3.5%。
從中行和招行這兩款理財產品的情況可以看出,即便銀行下調了業(yè)績比較基準,也并不代表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必然會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理財市場的業(yè)績比較基準整體也處于下行階段。普益標準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新發(fā)封閉式和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平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yè)績比較基準為3.79%,環(huán)比下跌0.12個百分點;封閉式凈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yè)績比較基準為4.12%,環(huán)比下跌0.10個百分點。
對于習慣了預期收益率的投資者來說,如何挑選優(yōu)秀的凈值型產品,避免“理財刺客”的刺痛呢?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業(yè)績比較基準只是一個參考的收益率,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實際收益率會圍繞業(yè)績比較基準上下波動,有時可能會偏離較遠。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后,投資要自負盈虧,購買理財產品不能只看業(yè)績比較基準,要重點考察產品的風險,產品風險高低主要從風險等級、投資范圍、資產配置比例、歷史凈值波動等方面判斷。一般來說,業(yè)績比較基準較高的理財產品,要么風險偏高,要么流動性偏差,投資者要能平衡產品風險、收益、流動性之間的關系。
普益標準研究員茍海川建議,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前可以充分了解此類產品的歷史業(yè)績表現,同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風險偏好選擇產品,如風險偏好較低可以選擇中低風險產品,風險偏好較高,可以選擇中高風險產品。
本組文/本報記者 程婕
統(tǒng)籌/池海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