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膠囊作“外衣”農藥施用高效又安全
【成果播報】
科技日報訊 (記者過國忠 通訊員王麗麗 蔣浩宇 房姝)2月28日,記者從揚州大學獲悉,該校植物保護學院綠色農藥創(chuàng)制與應用團隊,分別以聚多巴胺和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為載體,成功制備出甲維鹽納米膠囊和咪鮮胺納米膠囊,并將農藥裝進“安全膠囊”。這既提高了藥物在作物葉片上的粘附能力,也保障了農藥應用性能和使用安全。
多年來時有發(fā)生的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水體和土壤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大多是傳統(tǒng)農藥加工劑型不能保證有效成分精準到達作用靶標,而過量使用農藥所導致。因此亟待尋找新的替代劑型,保證農藥安全使用與病蟲有效防治。
“影響農藥納米膠囊中有效成分控釋性能的關鍵因素是載體材料的選擇和制備。我們經過大量研究,將目光鎖定在聚多巴胺和介孔二氧化硅上,這兩種納米載體不僅可滿足有效負載農藥的基本要求,而且還各具特色。”該團隊成員史力尹說。
揚州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相關專家介紹,聚多巴胺可以直接作為納米膠囊的壁材,在保護有效成分、提高附著力的同時還可以節(jié)約成本、簡化制備過程,而介孔二氧化硅擁有結構多樣化、比表面積大、表面可修飾、孔隙率高和孔徑尺寸可調節(jié)等特點,能夠將農藥分子包裹于孔隙并實現(xiàn)控制釋放。
該團隊從農藥的應用性能和安全性考慮,以甲維鹽和咪鮮胺為模型藥物,以聚多巴胺和介孔硅為膠囊壁材,分別采用乳化界面聚合法與硬模板法制備兩種納米膠囊。
“將農藥裝進‘安全膠囊’,既克服了傳統(tǒng)劑型緩控釋性能差、農藥殘留超標、污染水體和土壤、對哺乳動物急性毒性高等缺點,又避免了現(xiàn)有納米載體材料制備中工藝復雜、周期長、對非靶標生物安全性低,以及存在一定環(huán)境風險等問題。”揚州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教授馮建國說。
經研究對比測試顯示,甲維鹽納米膠囊在施藥15天后的殺蟲活性仍顯著高于傳統(tǒng)劑型。室內模擬雨水沖刷實驗表明,沖刷10次后納米膠囊在葉片的沉積量仍為傳統(tǒng)劑型的10倍左右,具有更強的粘附性,提高了農藥的有效利用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