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8日電 綜合臺灣“中時新聞網”、臺灣《聯(lián)合報》等臺媒報道,臺灣島內進口蛋食品安全問題近期持續(xù)延燒,臺當局農業(yè)主管部門負責人陳吉仲不斷回避問題,引發(fā)島內民怨。17日島內傳出陳吉仲請辭的消息,隨后被臺當局否認。有島內學者認為,“頑蛋部長玩蛋”意在掩護更深層的利益,替罪羔羊“玩到完蛋”,無助于厘清事端。
陳吉仲陷請辭風波
臺灣地區(qū)年初爆發(fā)缺蛋危機,原臺當局“農委會”啟動項目進口紓解蛋荒,事隔半年,卻在8月底被曝出資本額僅50萬元(新臺幣,下同)的超思公司可以承接上億訂單,并由此牽扯出巴西進口蛋的保存與誤標效期等事件,引發(fā)島內民眾怒火。
現任臺農業(yè)主管部門負責人的陳吉仲一度神隱,直到16日才出面召開記者會,閉口不談是否要為食品安全風暴道歉,還被曝出有進口近4成、花費2億元的雞蛋因耗損或過期必須銷毀,讓島內嘩然。
據悉,民進黨內對農業(yè)主管部門“擠牙膏式”回應也很不滿,直言“有損執(zhí)政團隊形象”,陳吉仲是否該下臺已成為黨內熱議話題。臺媒稱,17日傍晚5時傳出陳吉仲請辭獲準,媒體第一時間向臺行政主管部門查證,竟答復“不回應”,直到晚上9時才否認請辭獲準一事。
據了解,此前一直拒不對進口蛋爭議道歉的陳吉仲,也向臺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陳建仁“口頭致歉”,稱“愿意負起責任”。陳建仁認為,陳吉仲現階段有責任持續(xù)向各界厘清質疑,并將進口蛋政策進行通盤檢討,沒有所謂“請辭獲準”的情況。但這次“道歉”似乎并未被島內接受:在野黨質疑這樁“被辭職”烏龍是民進黨派系放話,要與賴清德選情“搞切割”;島內民眾則認為這是在“唱雙簧”“又在演戲”。
綠營花式洗白遭島內網友“靈魂拷問”
針對進口蛋食品安全爭議,島內綠媒和綠營人士對陳吉仲的洗白操作,也讓輿論大跌眼鏡。臺灣媒體人黃揚明17日發(fā)文稱,當島內其他報紙用頭版頭條猛打進口蛋爭議時,綠媒竟只引用陳吉仲說法稱“抑制黑市價”,疑似雙標洗風向,直呼“平行宇宙”。
黃揚明17日比較各家報紙的追蹤報道,臺灣《中國時報》頭版頭條刊出《(近四成)5402萬顆進口蛋耗損,2億元成堆肥》,其他媒體也以頭版報“進口蛋散裝流入市場”,另以全版做相關追蹤報道。但綠媒頭版二則是《陳吉仲:進口雞蛋抑制黑市價》,A7《專家建議:避免缺蛋,建安全庫存》。他傻眼說,其他媒體都批“混蛋進市場,政府鬼扯蛋”,但綠媒的風向竟是“進口雞蛋好棒棒,陳吉仲好偉大”?直呼“真的是(活在)平行宇宙”。網友也在該條帖文下留言“死的都可以說成活的、黑的都硬拗成白的”“平行宇宙中,最可憐無辜的是百姓”。
針對陳吉仲請辭的傳聞,民進黨彰化縣第3選區(qū)“立委”提名人、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前總經理吳音寧竟喊話陳吉仲“不能向謊言低頭”,卻慘遭網友噓爆,痛批“睜眼說瞎話”“為什么會有這么無恥的人”。
民進黨籍臺灣行政機構前負責人蘇貞昌17日受訪時則稱,陳吉仲還沒提出辭職書,蔡英文也沒要陳吉仲辭職,“就有人急著放話、操作”。他說,他所知道的陳吉仲“勇于任事,為全臺灣做很多功勞”,并為陳吉仲不舍,希望大家“多替陳吉仲加油”。此外,他還稱陳吉仲“現在已經被弄得身心俱?!薄K恼f法曝光后,引發(fā)島內網友一面倒痛批,評論“是我們(老百姓)才身心俱疲吧!” 更得到超過1700名網友點贊。
“頑蛋玩蛋玩到完蛋”
臺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xié)會”副秘書長曾志超在《聯(lián)合報》發(fā)文指出,進口雞蛋疑云時時爆,臺農業(yè)主管部門每次遇到各界質疑,便以擠牙膏的方式,消極釋出不完整的信息,讓島內民眾無法知悉問題全貌,因而衍生更多的爭議,不斷的負面循環(huán)??v然陳吉仲背鍋下臺,也無法解決相關爭議。
曾志超說,以上周產生進口蛋保存期限標簽爭議為例,臺農業(yè)主管部門5月才對外宣布,進口雞蛋在冷藏下保存期限為90天,該部門日前恣意宣布,將巴西蛋保存期限延長為120天,并將“誤標”效期的巴西蛋下架,還要受委托的廠商臺農背黑鍋。此舉并無法解除疑惑,反引發(fā)大眾關注1.4億顆的進口蛋流向以及效期。陳吉仲被迫召開記者會,公開1.4億顆進口雞蛋流向,計有高達超過五千萬顆進口蛋將被銷毀,接近全體進口量四成之譜,引發(fā)輿論嘩然,疑竇叢生。
陳吉仲大言不慚地說“為了不影響島內蛋農生計”,此種論調完全是倒果為因的說法,臺當局以項目進口名義,對進口雞蛋進行補貼,就是赤裸裸的打擊本土雞蛋產業(yè)。進口數量爆表,放到過期后,只能銷毀處理,還好意思說是要保護本土雞蛋產業(yè)?
曾志超表示,補貼進口雞蛋爭議持續(xù)爆發(fā),“頑蛋部長玩蛋”意在掩護更深層的利益,替罪羔羊“玩到完蛋”,無助于厘清事端。唯有公開所有的信息,徹底清查相關弊案,并揪出背后的藏鏡人(幕后主使),民進黨才有可能“止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