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博覽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大名!

李玉素 陳林 王天譯 發(fā)布時間:2024-02-23 09: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

  在河北邯鄲,

  有一座縣城歷史上曾被稱為“北京”,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

  出現(xiàn)了十九回之多,

  你知道這是哪里嗎?

  雪中的大名府。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作為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

  河北有著500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

  其文化繁衍源遠(yuǎn)流長。

  今天,小新要給大家介紹的是

  河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大名。

  俗話說,

  一部《水滸》傳天下,

  世人皆知大名府。

  你可能已經(jīng)久聞“大名”了。

  《水滸傳》中,

  大名府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高,

  涉及或提到大名府的

  有十九回之多,四萬多字。

  “玉麒麟”盧俊義、“青面獸”楊志、

  “急先鋒”索超、“鐵臂膊”蔡福等

  大家熟悉的梁山好漢都和大名府有故事。

  明清大名府古城墻。 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如此高的提及率,

  可見大名府當(dāng)時作為北宋陪都“北京”的重要地位。

  《水滸傳》中這樣描繪大名府:

  “城高且地險,塹闊且濠深”;

  “千百處舞榭歌臺,數(shù)萬座琳宮梵宇”;

  “千員猛將統(tǒng)層城,百萬黎民居上國”。

  明清大名府古城墻夜景。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大名府在哪里呢?

  今河北省大名縣城東北大街鎮(zhèn)一帶。

  大名縣地理位置特殊,

  位于冀、魯、豫三省交界,

  在歷史上曾兩為國都、七為陪都、

  十一次為省級治所、十四次為地市級治所。

  北宋北京大名府故城建于公元360年,

  水毀于公元1401年,

  當(dāng)時漳河、衛(wèi)河齊發(fā)大水,

  水位高于城墻,淤泥一丈多深,

  整座城池毀于洪水中。

  考古隊員在清理發(fā)掘大名府故城遺址現(xiàn)場。 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2006年,

  大名府故城

  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因是一次性水毀,

  大名府故城建筑基址、宮舍布局、街區(qū)民房

  大都在地下保存完好。

  今東門口、南門口、鐵窗口、北門口四村

  是故城的東、南、西、北四大城門舊址。

  大名府故城遺址主體墻西壁正視圖。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考古人員正在測量出土陶器。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

  如果你想進(jìn)一步觸摸歷史的脈絡(luò),

  一定要參觀故城遺址內(nèi)的大名石刻博物館。

  石刻博物館館內(nèi)主體建筑弘敬閣,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總高度45米,明5層、暗7層,宋代風(fēng)格仿古建筑。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游客駐足流連于石刻博物館。 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這是一座北方園林風(fēng)格

  仿宋式建筑專題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

  藏有中國目前最大古碑“五禮記碑”

  中國最大古碑——何進(jìn)滔德政碑(五禮記碑)。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被譽(yù)為“天下第一墓志”的何弘敬墓志銘

  開中國碑刻行書先河的“馬文操神道碑”

  何弘敬墓志銘,1973年11月出土于大名縣“萬堤古墓群”,形制巨大,志石正面楷書59行滿行63字,共計3336字,享有“天下第一墓志”之稱。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朱熹寫經(jīng)碑”

  明嘉靖陳皇后家族諭祭碑刻等

  彌足珍貴的石刻,

  碑刻時間跨度千余年。

  石刻博物館西區(qū),為現(xiàn)代書法名家碑刻展示區(qū)、歷代帝王書法碑刻展示區(qū)和歷屆書協(xié)主席作品碑刻展示區(qū)。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大名府故城遺址位于大名縣大街鎮(zhèn),

  “大街”之名源于當(dāng)時有通衢大道,

  “一代歌后”鄧麗君的故鄉(xiāng)鄧臺村也在這個鎮(zhèn)。

  麗君小鎮(zhèn)一角。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這座只有幾百口人的村莊,

  原名“鄧堂”,

  后因村子形如臺狀,改稱“鄧臺”。

  當(dāng)年,它處于宋朝陪都近郊,

  背靠漳河右堤,前臨漳南排水渠,

  村子周圍遍植柳樹,平添了三分靈氣。

  在麗君小鎮(zhèn),八方游客絡(luò)繹不絕,紛紛拍照留影。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剛到村口,

  鄧麗君的頭像就映入眼簾,

  旁邊書寫著“麗君小鎮(zhèn)”“鄧臺”的字樣。

  鄧臺村村口,鄧麗君的頭像映入眼簾。大名縣宣傳部 供圖

  沿著村中央的青石板路行走,

  每走幾步地面就會出現(xiàn)一個樂符,

  空氣中飄蕩著鄧麗君悠揚的歌聲。

  行至鄧臺村主街道中段路北,

  是一個干凈整潔、占地1500平方米的廣場

  ——麗君文化廣場。

  廣場東側(cè)就是鄧麗君祖居老宅。

  麗君小鎮(zhèn)旅游景點指示牌。 大名縣宣傳部 供圖

  麗君文化廣場東側(cè),就是鄧氏祖居老宅。 大名縣宣傳部 供圖

  老宅中擺放著一些舊時的生活物什,

  還有鄧氏家譜、鄧臺村介紹、

  鄧家人的照片、文字等。

  鄧氏祖居老宅。 大名縣宣傳部供圖

  老宅院子中還有兩棵同根樹,

  讓人自然地聯(lián)想起海峽兩岸的鄧家人。

  更讓人稱奇的是,

  老宅背后有一個“日月潭”,形狀宛如日月。

  這是鄧家老宅的內(nèi)院——東院。 大名縣宣傳部供圖

  作為河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大名最不缺的就是文化。

  千里運河,迤邐穿行。

  循著大運河河北段一路北上,

  大名縣便是起點。

  大運河大名段歷史悠久,

  發(fā)端于三國時期的白溝,

  興盛于隋唐時期的永濟(jì)渠,

  漸衰于明清以后的衛(wèi)河,

  直至20世紀(jì)70年代末,

  河道水量大減,近乎荒廢。

  明清大名府古城即今大名縣城。明建文三年(1401年),宋代大名府城圮于洪水后,明都指揮使吳宬于衛(wèi)河北岸艾家口重筑大名府城,至今已有600余年歷史。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大運河造就了大名縣的兩座古城,

  北宋時期的大名府故城和明清古城。

  明代大名府城池呈正方形,周長九里十八步。

  明代大名府城墻基本呈正方形,周長九里十八步,城墻高三丈五尺,寬兩丈五尺。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明代大名府城墻基本呈正方形,周長九里十八步,城墻高三丈五尺,寬兩丈五尺。 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登上古城北門城樓,

  翹脊飛檐,

  “大名府”三個燙金大字熠熠生輝。

  周長4.5公里的城墻綿延開來,

  將古城區(qū)的四大街、八小街、

  七十二條小巷(胡同)囊括其中。

  明清大名府古城北城門。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明清大名府古城墻夜景。 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近年來,

  大名縣以城墻文化、非遺文化為核心,

  進(jìn)行文化延展及資源重塑,

  形成“墻里墻外”城墻藝術(shù)和

  “草編中華”非遺文化兩大IP品牌。

  大名草編非遺傳承人王群英正在編制作品。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草編和服裝設(shè)計元素的結(jié)合。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聞名遐邇的草編京劇臉譜系列。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同時融入大名特有的

  歷史遺存、民俗文化、特色飲食,

  通過創(chuàng)新演繹打造旅游核心產(chǎn)品,

  構(gòu)建大名古城“城里、城外”旅游的兩極。

  圖為大名“二五八”傳統(tǒng)名吃之一——二毛燒雞。 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圖為大名“二五八”傳統(tǒng)名吃之一——郭八火燒。 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圖為大名“二五八”傳統(tǒng)名吃之一——五百居香腸。大名縣委宣傳部 供圖

  AI也去了趟大名

  來看看AI眼中的大名

  漫漫千年史,

  悠悠一座城。

  大名歡迎您!

  作者:李玉素 陳林 王天譯

  視覺:倪雯冰

  制圖:中新AI實驗室

(責(zé)編: 王東)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桐城市| 新郑市| 饶平县| 宁安市| 双鸭山市| 宣城市| 北碚区| 肃宁县| 西贡区| 海安县| 临湘市| 府谷县| 新竹县| 环江| 青州市| 庆安县| 武功县| 邹城市| 通渭县| 阿荣旗| 克什克腾旗| 顺昌县| 进贤县| 新沂市| 姜堰市| 正定县| 黄平县| 胶州市| 大兴区| 长武县| 中阳县| 金华市| 保山市| 昌都县| 永年县| 水城县| 南昌市| 当阳市| 南溪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