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2月22日電(郭天奇) 春節(jié)期間,飲食增多、運動減少給不少人帶來了體重增長的煩惱,隨著新春假期結束,人們逐漸回歸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一股春節(jié)后的“減肥熱”正在興起,在健康觀念的驅動下,人們也更加追求科學、健康的減肥方式。近日,浙江省中山醫(y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yī)師王陳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針灸推拿、耳穴壓豆、中藥茶飲、穴位貼敷等傳統(tǒng)中醫(yī)藥手段有助于節(jié)后健康減肥。
圖為浙江省中山醫(yī)院特制的有助于減肥的“輕盈茶”。郭天奇 攝
體重增長因人而異 氣虛痰濕易發(fā)胖
春節(jié)過后,民眾體重增長的情況不同,“易胖體質”也成為了互聯(lián)網上熱議的話題之一?!耙着煮w質”究竟是否存在?對此,王陳芳表示,從中醫(yī)角度來看,“易胖體質”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體重增長的原因也是因人而異。
“體重增長除了與飲食不節(jié)制等有關之外,也與個人體質有關,古醫(yī)書中曾提到‘肥人多虛,肥人多濕’,這類易胖人群是脾虛濕阻型體質,脾氣虧虛,運化功能減弱,從而引發(fā)氣血、臟腑功能失調,脂濁痰濕堆積體內,最終造成體重增長。”王陳芳說。
據悉,中醫(yī)問診講究病因、病機,除了脾虛濕阻型體質外,胃腸濕熱、肝郁氣滯、脾腎陽虛等體質也容易造成體重增長和肥胖,中醫(yī)師可根據患者癥狀、體征、舌脈來判斷其具體體質類型。
“例如,一個人長期脾氣虧虛、痰濕內聚,日久可能會導致陽氣虛弱,這一類就是脾腎陽虛型體質,也容易導致肥胖,這類人群主要表現為舌淡胖苔白膩,攝入偏寒的食物后容易拉肚子,雖然看上去很壯實,但很怕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虛胖’。”王陳芳說。
此外,王陳芳表示,春節(jié)假期結束,來院咨詢減肥的人明顯增多,實際上,春節(jié)期間體重短期的增長是能找到明確的原因的,不用過于擔心,但長期處于肥胖狀態(tài),BMI(身體質量指數)或是腰圍長期達到肥胖標準,就要考慮是原發(fā)性肥胖還是繼發(fā)性肥胖,需要檢查具體的病因。
傳統(tǒng)中藥有妙用 對癥下藥是關鍵
中藥在治療、康復、保健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部分中藥對于減肥有著不俗的療效。
“春節(jié)期間,我們去飯店吃飯,也能觀察到很多店內提供大麥茶,這其實對于消食減重有一定效果。此外,玫瑰花對于肝郁氣滯型的肥胖有一定療效,脾虛濕阻型的人群可以用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等煮茶喝,脾腎陽虛型的可以用干姜泡茶或是喝點紅茶?!蓖蹶惙颊f。
圖為有助于減肥的中藥材。郭天奇 攝
除了生活中常見的中藥外,山楂、紅曲、荷葉等也是臨床中常用的中藥?!肮裴t(yī)書中將減肥稱為‘輕身’,像《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了132味具有‘輕身’功效的中藥,當然還有很多名家古方?!蓖蹶惙颊f,“每一味中藥在藥方中并非只發(fā)揮單一的作用,不同藥材組合以后可能會產生更佳的療效。”
王陳芳表示,針對不同類型的體質和病因,需要為患者制定不同的調理方式和方藥,對癥下藥是關鍵。
“針對脾虛濕阻型體質,我們常用的是參苓白術散;肝郁氣滯型體質,常用的是以疏肝理氣為主的逍遙散;痰濕較重的,我們會用導痰湯等中藥方?!蓖蹶惙颊f,“還有一類脾腎陽虛型的,我們會用到真武湯等中藥方,不同體質不同中藥方,藥材和劑量都有一定的差別?!?/p>
傳統(tǒng)療法助減肥 飲食運動兩不誤
隨著近年來民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許多人在節(jié)后減肥不僅是為了保持身材,更是為了調整身體狀態(tài)、恢復健康,而中醫(yī)講究整體調理,讓身體的“天平”保持平衡,針灸推拿、耳穴壓豆等中醫(yī)外治療法就有助于調理身體各方面的平衡,同時達到減肥的效果。
圖為浙江省中山醫(yī)院特制的穴位貼。郭天奇 攝
“耳朵上有很多穴位對應于五臟六腑,可以使用耳穴壓豆的方法反復按壓刺激內分泌相關的穴位,來調節(jié)對應的功能,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蓖蹶惙颊f。
此外,浙江省中山醫(yī)院還使用穴位貼敷來為腹型肥胖的患者進行治療?!案共康闹须溲ǎ盅?、神闕穴、氣海穴等都可以調節(jié)脾胃的功能,通過穴位貼敷這幾個主要穴位可以治療肥胖。”王陳芳說。
春節(jié)期間,聚餐頻繁和運動減少是不少人體重增長的主要原因,如今,大部分人已經回歸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和運動也需要同時進行調整。
“平時盡量選擇牛肉、蝦等優(yōu)質蛋白,水果、蔬菜可以多攝入,碳水量需要減少,限制總體攝入的能量,此外,可以多吃冬瓜,利尿祛濕?!蓖蹶惙颊f,“運動方面,中等強度的運動需要每周進行3至5次,每次都要達到自覺有微微出汗的強度。”
作為一名中醫(yī)師,王陳芳推薦,有減肥意愿的民眾還可以多練習八段錦、易筋經等傳統(tǒng)功法,這兩種傳統(tǒng)功法有利于調理臟腑功能,促進全身氣血的運行,對于減肥也有著不錯的輔助作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