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藝術活化石 八百年不散的胡集書會
兩樹之間拉塊布,扎個簡易臺子,鼓聲陣陣,弦聲淙淙。
年過花甲的藝壇前輩,風華正茂的后起之秀,你方唱罷我登場。西河大鼓、山東落子、三弦、快板……眾多曲種輪番亮相。觀眾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每年正月十二,全國各地的民間藝人匯集山東省惠民縣胡集鎮(zhèn),一年一度的胡集書會由此開始,一幕曲藝大戲精彩上演。
一日能看千臺戲 三天讀遍萬卷書
胡集書會始于宋元,興于明清,迄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兩大民間傳統(tǒng)書會之一,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的活化石”。
說起胡集書會的起源,胡集鎮(zhèn)原文化站站長胡同利介紹道,傳說很久以前,從南邊來了個唱漁鼓的,從北邊來了個說落子的,兩人相見,誰也不服誰,隨即唱起了對臺戲,結果沒能分出高低。于是,兩人相約,明年此時再來這里比賽。第二年,兩人都來了,而且是帶著自己的徒弟、朋友一起來的。如此連續(xù)幾年,藝人們越來越多,觀眾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后經雙方協(xié)商,約定每年農歷正月十二來胡集以書會友,以賽促技,久而久之,便有了每年一度的胡集書會。
傳統(tǒng)的胡集書會,分為前節(jié)、正節(jié)、偏節(jié)。年初一到正月十一,是胡集書會的前節(jié)。以前,交通不便,很多藝人要靠腳力走到胡集,“吃完年初一的餃子,帶著衣服、書鼓、器具就要動身了?!崩纤嚾嘶貞?。
藝人們邊趕路邊給沿途村民說書,順便掙點盤纏。正月十一晚上,各路藝人齊聚胡集。正月十二到十六,是胡集書會的正節(jié)。正月十二還是胡集大集開集的日子,一大早,所有的說書藝人會集合在一個特定的地方,擺好場子,開始說書。正月十七到二十一,是胡集書會的偏節(jié)。這段時間,藝人們被各村請去,繼續(xù)演出,表演到正月二十一。
竹板聲、琴弦聲、說唱聲。南腔北調,說古論今。每年,過完年到胡集書會聽書,是方圓幾十里群眾的一件樂事。
書會上,山東快書、京韻大鼓、陜西快書、山東琴書、單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幾十個曲藝曲種同時上演。
臺上擊鼓弄弦,彈拉說唱,臺下?lián)粽平泻?,鼓勁加油。一個胡集書會能讓喜愛曲藝的群眾過足了戲癮,素有“一日能看千臺戲,三天讀遍萬卷書”的說法。
不圖宅子不圖地 就圖胡集能看戲
“嫁到胡集,不圖宅子不圖地,就圖胡集能看戲。”說起胡集書會,村民路克娥說。
歷史上,胡集是魯北地區(qū)的交通重鎮(zhèn)和經貿重鎮(zhèn),這里有著濃厚的曲藝表演習俗與氛圍。在當地,村民對胡集書會的喜愛深入到了骨子里。有的老人,每年堅持來書會聽書,即使腿腳不好了,也讓兒子用輪椅推著來。
聽大書,賞小曲,每年春節(jié)過后,勞作了一年的村民,為能美美地享受這送到家門口的文化大餐而自豪。
“愿意干這個事兒,每年一次,和久違的朋友見見面,像閨女走娘家一樣?!睙o棣縣東蘆馬村的朱延安說。
藝人們也非常愿意到胡集書會演出。過去沒有汽車,有的藝人騎著自行車,后架上綁著被褥就來了。演出時,兩人一檔,一個彈大三弦,一個擊鼓演唱,演唱者把矮腳鼓架往自行車后面的被褥上一放,鼓鍵子嘣嘣一敲,扯開嗓門就唱起來。
為了給藝人們提供更好的演出場所,1985年,當地政府修建了可容納八百多人的曲藝廳。當年,劉蘭芳第二次到胡集演出的時候,房頂上坐滿了人,院子里也全是人,甚至把院墻都擠倒了。很多人被踩掉了鞋,演出結束后,足足撿了三大筐的鞋。
全國許多曲藝表演藝術家都曾到過胡集書會,如著名山東快書藝術大師、高派山東快書創(chuàng)始人高元鈞,楊派山東快書創(chuàng)始人楊立德,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唐杰忠等。
“胡集這片土地,養(yǎng)育了說書藝人,說書藝人也滋潤了胡集這方土地。因為有眾多喜愛聽說書的,藝人們才敢來,才愿意來;也因為藝人們常來,使得胡集這片土地的民俗文化更豐富,人們也更加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焙f。
鼓聲陣陣頌盛世 云端展演受熱捧
走進新時代,八百年胡集書會也煥發(fā)了新春。在當地有關部門的積極策劃下,胡集書會不斷創(chuàng)新。每年,在舉辦書會的同時,大力發(fā)展文化旅游,民俗游,在藝術形式上推陳出新。
現(xiàn)在,雖然沒有正節(jié)、偏節(jié)說法了,但是書會之前的一些內容還都保留。
2019年的胡集書會,吸引了300余名藝人前來,集中展示了32個曲藝曲種,吸引了15萬人次的群眾參加。書會上,籍薇、種玉杰、紀鳴亮、陰軍等曲藝名家紛紛登臺表演,觀眾大呼過癮。其中,內蒙古、江西等地藝人帶來的信河道情、烏力格爾等地方特色曲種首次亮相,優(yōu)美動人的唱腔、細膩入微的表演,帶著濃郁贛州及草原特色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
主會場外,在胡集鎮(zhèn)的街道兩邊,借助行道樹搭起了臺子,三十多個臺子沿街擺開,一時間,絲弦悠揚,鼓聲鏗鏘,各個臺前觀者如潮,熱鬧非凡。
說不盡的勸人方,唱不完的報母恩。書會上,除了傳統(tǒng)曲目,藝人們也與時俱進,自編自演了一些歌頌新人新事新風尚的節(jié)目。正所謂,鼓聲陣陣頌盛世,弦聲淙淙惹人醉。
近兩年,因為疫情,2021年、2022年胡集書會連續(xù)兩屆網上舉辦?!霸贫恕钡暮瘯鴷瑯邮軣崤?。2022年的“云端”展演,因為報名異常踴躍,優(yōu)秀節(jié)目眾多,舉辦方臨時將原計劃的3場展播增加到4場。
內蒙古準格爾旗的烏蘭牧騎賈文強曾經多次到胡集書會參演。近年來,他又連續(xù)兩年參加胡集書會網絡展播。他的作品對口呱嘴《百年華誕慶繁榮》借助傳統(tǒng)曲藝,將愛國之情和紅色精神相結合,深受群眾歡迎。
賈文強說:“山東的老百姓特別喜歡曲藝,他們喜歡的是藝術。我第一次去胡集演出時,演完剛下臺,一位老人拉著我的手說,你演的太好了,可惜我只看了一半,我是從德州過來的,你能不能再給我演一下啊?當時我感動得都快哭了!只有真心喜歡曲藝的人才會跑一百公里去看演出。我立刻給這個老人演了一遍。胡集書會是跟老百姓近距離接觸的演出,非常接地氣。作為烏蘭牧騎的演員,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我愿意把好的藝術獻給最接地氣的觀眾?!?/p>
只要有民眾喜歡 曲藝就不會衰亡
文化是一個國度、一個民族的魂魄,千百年來通過五彩繽紛的形式沿襲傳承,也正因如此,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長盛不衰。作為中國北方純粹的民間自發(fā)形成的說書交易活動,胡集書會也是研究中國民間曲藝發(fā)展的一個窗口。
為了保護、弘揚、傳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政府從2000年開始,為藝人發(fā)放路費補助。2007年起,進一步改為政府付費買單,請藝人們進村演出,送書下鄉(xiāng),穩(wěn)定了市場,受到了藝人和村民的普遍歡迎。2017年,當地政府又建成胡集書會文化展廳。為鼓勵吸引更多曲藝新人到胡集說書獻藝,注入新活力,自2014年始,胡集書會每年正月十一舉辦擂臺賽,同時還舉辦新人專場。
另外,惠民縣還有意識的培養(yǎng)當地的小戲迷。2019年胡集書會上,就有不少小戲迷參加演出。 11歲的小藝人楊一帆,雖然年齡小,但是一段韻味獨特、字正腔圓的西河大鼓唱得剛柔并濟、鏗鏘有力。
“很喜歡這門藝術,這是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我一定學好,把它傳承下去?!睏钜环硎?。
73歲的胡集當地竹板兒三弦老藝人白曰華感嘆道:“說了幾十年書,有感情了。就是不吃飯,也得說書。盼著能多出來一些喜歡說書的年輕人?!?/p>
遼寧許氏西河大鼓創(chuàng)始人許同貴,幾乎每年都來胡集書會參加演出。這兩年胡集書會改為線上舉辦,許同貴也積極參與。他說:“中國曲藝要變革,要創(chuàng)新,繼承是基礎,創(chuàng)新才是出路?!?/p>
近年來,在舉辦書會的同時,當地還同時舉辦非遺展、民俗展、攝影展、元宵節(jié)燈展、曲藝論壇等。
籍薇表示:“民族藝術是我們中華的韻、民族的魂,我們不能丟掉魂!胡集書會這種傳承和發(fā)展方式對我們今天弘揚中華民族藝術,中華民族文化非常的好。只要有民眾喜歡,曲藝就不會衰亡,因為曲藝生長在民眾之中?!?/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