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川公路建設的“科技進步一等獎”
原標題:揭秘四川公路建設的“科技進步一等獎”
日前,2022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揭曉,在榮獲一等獎的科研成果中,“超長深埋高風險公路隧道建設關鍵技術及應用”“高烈度區(qū)高陡邊坡抗震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已在四川多條山區(qū)高速公路中應用。
四川山區(qū)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山區(qū)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面臨諸多難題?!翱萍歼M步一等獎”如何幫助山區(qū)公路突破難題?
監(jiān)測并處置巖爆打通超長和深埋隧道
在小涼山腹心的群山之中,峨眉至漢源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峽谷隧道正在建設。該隧道最大埋深(即隧道穿越的山體從頂部到隧道的垂直高度)達1944米,為高速公路隧道中的“世界第一埋深”。3月31日,建設者歷經75個月奮戰(zhàn),終于打通了大峽谷隧道的右洞。實現(xiàn)貫通,“超長深埋高風險公路隧道建設關鍵技術及應用”功不可沒。
在山體深處打洞,重力和圍巖應力作用下,石塊被擠壓從圍巖彈出,被稱為“巖爆”,被視作隧道建設的“攔路虎”之一。
“大峽谷隧道埋深極大,重力及圍巖內應力更強,巖爆現(xiàn)象非常突出?!彼拇ㄊ」芬?guī)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師何佳表示。
在隧道建設中,工程應用“超長深埋高風險公路隧道建設關鍵技術及應用”中的相關防控技術,能提前預判發(fā)生巖爆的點位以及強度,并采用柔性防護網技術、大直徑深孔卸壓爆破等技術,有效處置巖爆,可使施工進度提高30%—40%。
這項科研成果最早應用于巴陜高速米倉山隧道。此外,在米倉山隧道中應用的關鍵技術還有硫化氫有毒氣體分級防護技術、深大通風豎井建造技術等,解決了有毒有害氣體、通風等難題,打通了橫亙在川陜間的千年“屏障”。
找到并治理危險邊坡 保障公路運營安全
汶馬高速公路是四川連接大西北的出川大通道,穿過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地帶。為確保運營通行安全,建設者應用了“高烈度區(qū)高陡邊坡抗震關鍵技術”。
高速公路從山區(qū)穿過時,兩側的邊坡比一般的高速公路更高、更陡,風險隱患更大?!拔鞑扛吡叶壬絽^(qū)斷裂活動強烈、地形高差顯著,邊坡災害有三難:識別難、評價難、防控難?!眳⑴c科研課題的四川公路設計院勘察設計二分院副總工程師何云勇說,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支持下,項目組經過近20年科研攻關,實現(xiàn)了對高烈度區(qū)危險邊坡的快速識別,以及對邊坡災變的定量評價和精準防控。
有了關鍵技術,可以識別危險邊坡,汶馬高速在線路選線之初,對這些風險點能避則避。2019年,位于理縣境內雜谷腦河岸邊的一處斜坡出現(xiàn)大面積滑動,滑源區(qū)高差達210米,滑動后的海拔較此前下降了150米。由于此前汶馬高速在選線時繞避了該隱患點,線路和服務區(qū)距滑源區(qū)1公里開外,此次滑動對公路影響極小。
不能避讓的,則提前采取工程措施予以防范。比如,命名為H1、H2的兩個高陡邊坡,長、高分別超過180米、300米,在建設時同步通過抗滑樁進行了治理。通行在汶馬高速上可以看到,路兩邊的山體掛上了安全防護網,或被混凝土緊固。運營以來,邊坡后緣山體出現(xiàn)了一些崩落碎土石塊,但對汶馬高速均無影響。(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眉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