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時政

白洋淀游記

發(fā)布時間:2022-10-24 09:52:00來源: 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作者:王加婷

  

  我們是坐船進(jìn)入白洋淀的。

  漣漪微起的水面上,漂蕩著一葉漁舟。風(fēng)挾著水汽,颯颯撲面而來,像是起了薄霧。霧蒙蒙,水蒙蒙。白洋淀如一幅長卷畫,漸漸拉開。

  蘆葦在天底下無邊無際地生長著,浩渺無邊??v橫交錯的水道,就像樹上的枝,枝上的杈,一生十,十生百,它們一同構(gòu)成了遼闊、幽深而又曲折的葦蕩世界。

  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前艙用板隔斷,故人可以不被風(fēng)吹。坐的地方稍低些,就可聽見水在船底流過的細(xì)碎聲音。一只黑色的鳥,身體比鴨狹長,矯捷地飛過來,已在咫尺之間了,又忒兒一聲飛了去,翅膀從船的底部掠過。幾只鸕鶿,靜靜地落在小船架起的木桿上,仿佛兩排對稱的黑紐扣。

  為我們撐船的老人,年輕時是白洋淀的捕魚好手,如今已年近七十,精神矍鑠,穿一套灰布衫,戴一頂水手帽,鷹鉤鼻,眼睛特別明亮。

  欸乃一聲,漁船駛?cè)肓税籽蟮淼奶J葦深處。

  

  我們坐的這艘小船,構(gòu)造原始,像大海上漂著的一片竹葉,在天地間獨往來,連接天涯。時間在此仿佛被阻隔,既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帶有某種永恒的意味。

  這也構(gòu)成了白洋淀氣質(zhì)的一部分。在白洋淀,一個人和一叢蘆葦,或者一個石塊,沒有什么差別。置身于無邊的空曠,天地萬物都因為渺小而變得平等。

  正是這種生命與宇宙的同構(gòu)關(guān)系,產(chǎn)生了“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也培育了白洋淀人民的生存智慧,一種氣韻生動、詩性的智慧。

  對于生活在白洋淀的人們來說,白洋淀不僅僅是一片寬廣的水域,更是一個永恒的生活空間。在白洋淀,人們依水而居,各種鳥類以及水鴨、野雞等動物隨處可見?!疤斓刂蟮略簧?,生生之謂易?!泵糠N生命都是一個細(xì)節(jié),細(xì)節(jié)又滋生細(xì)節(jié),形成一種彼此共存相依的生物鏈的關(guān)系。

  天地養(yǎng)萬物。百年變遷,白洋淀的人們?nèi)栽谶@方水土中,從容地過著祖上傳下來的生活。這是白洋淀的迷人之處。它仍舊保持著天真淳樸,有一種深厚的積淀。它在巋然不動中,有一種活脫脫的生命力,讓我們觸摸到自然的體溫和呼吸。

  

  白洋淀的水域構(gòu)造獨特,既異于南方的內(nèi)陸湖泊,又不同于北方的人工水庫,它匯集了上游自太行山麓發(fā)源的9條河流之水,形成一片由3700多條溝渠、河道連接的淀泊,既相互分割又相互聯(lián)結(jié)。143個淀泊中,白洋淀面積最大,因而總稱白洋淀。

  作為華北最大的淡水湖和濕地系統(tǒng),白洋淀古老而多變,經(jīng)歷幾萬年的地殼活動和河道變遷演變而成。這是在漫長的時間里,自然界緩慢、均衡地運行,才塑造出的自然之美。

  在白洋淀水域中,有鳥類200多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hù)鳥類大鴇、白鶴、丹頂鶴、東方白顴等10種,國家二級保護(hù)鳥類灰鶴、大天鵝、鷹科、隼科等43種。晚上,成百上千的鳥兒在蘆葦蕩里起起落落,葦叢里熱鬧著鳥的鳴叫,有高歌,有私語,濕潤的風(fēng)兒像微波似的蕩來,讓濕地顯得更加神秘。

  夏天,荷花亭亭,紅白相間。冬天,蹲下身,能聽到水波推送冰塊的聲音,透過忽寬忽窄的冰縫看水下,幾乎透明的淺灰色小魚慢悠悠游弋其間。

  

  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里說,我們正在擁有越來越多的房子,但我們正在失去越來越多的家園。行走在白洋淀的任何一個地方,它們都會讓你知道,這里仍然是我們的家園。藍(lán)天、碧水、蘆葦和在煙波浩渺處輕輕搖過的漁舟,形成一幅自然的畫卷。

  春季青蘆吐翠,夏季紅蓮出水,秋季蘆葦泛金,冬季泊似碧玉。正如一位詩人所說:“白洋淀的廣闊空間,似乎就是為展示時間的流動——四季更迭,鋪陳特有的顏色?!?/p>

  白洋淀的生活,像是自然的恩賜。在古老的年代,人們可以通過風(fēng)在葦蕩的喃喃低語,分辨出蘆葦?shù)姆N類。

  最特別的是白洋淀出霧的清晨。萬物沉寂無聲,有一種不可言說的寧靜。鳥兒剛從腳下飛起,立刻就消失在白茫茫的、凝然不動的霧靄之中。

  每個抵達(dá)白洋淀的人,都會感到這里似曾相識,像我們從小就熟悉的地方一樣。水天一色,煙波浩渺,蘆葦連接成片,雄渾、蒼涼、壯闊的生命的詩意,寫在這片大地上。在白洋淀,你能發(fā)現(xiàn)一種隱沒已久的簡樸的意味。這種簡樸來自人與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對傳統(tǒng)和歷史的尊重和傳承,還有日常生活的從容。

  許多人的鄉(xiāng)愁是失落了村莊,而在白洋淀這塊土地上,沒有鄉(xiāng)愁,這里有大片的蘆葦、荷花淀,以及村民編織葦席的日常之美,讓我們想到,人和蘆葦一樣,是根植于大地的。

(責(zé)編:李雨潼)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永泰县| 象州县| 翼城县| 翼城县| 玉溪市| 惠水县| 宁晋县| 兴国县| 孝感市| 宁蒗| 河南省| 镇平县| 洞头县| 兴宁市| 定州市| 大埔县| 海晏县| 泰来县| 绩溪县| 库伦旗| 太原市| 阳东县| 葵青区| 永清县| 黔东| 长沙县| 四子王旗| 博湖县| 鄂州市| 印江| 长宁区| 安庆市| 宁陵县| 建湖县| 虎林市| 启东市| 岳池县| 旬阳县| 乐清市|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