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走進河南農業(yè)大學南繁育種基地 了解育種人如何把夢想“種”進熱土
央廣網北京2月2日消息(記者朱永 王博豐)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每年冬春,位于海南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都會迎來全國各地的農業(yè)科技人員。跟隨記者一起走進位于樂東黎族自治縣的河南農業(yè)大學南繁育種基地,了解育種人如何把夢想“種”進熱土。
早上七點鐘,河南農業(yè)大學副校長湯繼華帶領著玉米育種團隊的30多名成員已經開始在田里忙碌。風吹田野,綠浪翻滾?;胤N植的260畝玉米試驗田,正迎來人工套袋、授粉的關鍵時期。
湯繼華介紹,每年的秋冬季節(jié),育種人如“候鳥”般把北方收獲的種子拿到海南繼續(xù)種植,極大縮短了育種時間。
湯繼華:我們現(xiàn)在一年做三代,本來6年干的活,變成2年、1年半全干完了。
玉米雜交品種組合選育率很低,通常只有萬分之一,為了獲得基因標本,這個春節(jié)假期,科研人員一直在田里忙活,從授粉到收獲,都靠純手工來完成。
在田里,湯繼華耐心地就玉米病蟲害防治指導著學生。在南繁從事玉米育種研究30年,湯繼華將老南繁人的嚴謹、堅持、百折不撓傳遞給年輕人。
湯繼華:我們剛來的時候就說與天斗,2003年我種的比較早,一場臺風過去全部打沒了;還要與地斗,因為這個地方的土地都是沙土,漏水漏肥,它基本上一周要澆一遍水。
河南農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席進進說,春節(jié)期間,自己每天都要去幾趟科研地塊,看到玉米苗一點點長大,感覺很充實。
席進進:每天都要來,從早到晚,都要過來看看。它的雌穗從小變到大,比如授完粉了,然后粉放得很好就很開心。
夜幕降臨,在田野里忙碌一天的育種人們,又來到會議室準備第二天所需要的工作材料。對于“種業(yè)振興”的未來,他們有著新的思考和展望。
湯繼華:創(chuàng)新其實就是堅持,我們要向老一代南繁人一樣,百折不撓、永不懈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