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人類”才與AI競爭,個體人是在與彼此競爭
光明網評論員:人工智能正在以光速滲透至人類的經濟活動與日常生活。抵制AI入侵的美國編劇大罷工持續(xù)了四個月,至今還未有和電影公司聯(lián)盟達成協(xié)議的跡象;而首屆以AI為主角的紐約時裝周,已經有七成展示服裝由AI設計。國內的情況是,包括文心一言在內的、首批8家大模型已通過備案陸續(xù)上線,AI作為加載功能正迅速進入現(xiàn)有“傳統(tǒng)”APP,如B站、快手正在內測AIGC搜索。新的可能性每天都在出現(xiàn),這篇文章就可能是AI寫的,誰又知道呢?
普通人該如何面對這一切?如果說已經經歷前AI時代的成年人,面對的是自身行業(yè)的突變、具體場景下的見招拆招,那么,與人工智能共同成長的一代,以人的具身性學習與人工智能迭代較量的一代,則要從頭建立認識世界的框架,建立新的生存方法論。一個需要理解的基本面是:“人類”才與AI競爭,個體人是在與彼此競爭,與彼此競爭駕馭AI的速度、能力。
比如,該怎么樣認識“勞動”。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考慮“勞動”的定義,這是這一代孩子必須面對的實踐調適。傳統(tǒng)的家務、烹飪、農事勞作都是勞動,但“勞動”還要增加日常應用類數(shù)字工具的使用和實踐,包括文字輔助程序,繪畫、剪輯工具,音頻文字互轉工具,統(tǒng)計類工具等,無論是學校的勞動課還是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家庭教育。單一學會哪種工具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適應和AI結合勞動的狀態(tài),這正是未來的勞動者面臨的日常。
比如,該怎么進行“學習”。搜索引擎的出現(xiàn)曾極大地沖擊了字典、詞典和諸如百科全書類的工具書,不僅僅是因為擁有更大的數(shù)據(jù)庫、更快更便捷的獲取方式,深層還在于將傳統(tǒng)的“普泛化”工具、對所有人都一張面孔的工具,變成了可以按需定制的知識供給者。人工智能的普及,則更會幾何級提升個性化學習、定制化學習的靈活性,應在這當中學會與AI共同“學習”,既可將其作為一對一的私教、導師,又可通過提示詞對其進行訓練,使其“知我”“懂我”“為我”。
再比如,該如何進行“擇業(yè)”。光明網評論員曾在《透過泡沫,看看那些不容易被替代的職業(yè)》一文中提出,未來,最容易被替代的工作是那些易于標準化的職業(yè)、易于模式化的流程,不容易被替代的則是那些具有“人”的綜合性特征的職業(yè)。后者,可能是獨特的藝術家、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創(chuàng)作者、技術人文復合性人才,也可能是美發(fā)師、插花師、育嬰師、護士、電工這樣具有人的“具身性”的職業(yè)。其實也可以更簡單一點說,人要避開那些可以用多少、正誤等簡單標準評價的職業(yè)。計算機思維就是標準的0和1二進制思維,能用這類標準評價的職業(yè),AI永遠是“多”,永不會“錯”。
可以看看這篇文章,有錯別字和病句,大概率是人寫的。否則,應該是AI作品。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為文化傳承發(fā)展注入青春力量(固本開新談文化)
- 消費援疆促雙贏
-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集聚發(fā)展?jié)撃?/a>
- 8月份全國購車需求持續(xù)釋放 呈現(xiàn)“淡季不淡”特點
- 我國基礎研究經費首破2000億元——專家詳解《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tǒng)計公報》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黃河干流首次達到Ⅱ類水質
- 我國地熱資源量約占全球六分之一——地熱產業(yè)進入快速發(fā)展期
- 我國成為世界最大船東國 擁有船隊規(guī)模達2.492億總噸
- 首個電力現(xiàn)貨市場基本規(guī)則出臺 推動電力現(xiàn)貨市場穩(wěn)妥有序實現(xiàn)全覆蓋
- 一系列房地產最新政策落實 中國房地產市場改善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