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韁繩到智能駕駛的旅程

發(fā)布時間:2023-12-15 09:45:00來源: 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作者:徐敏、李慧敏(分別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在新石器時代,人發(fā)明了繩子和編織的技藝。大約距今五千年前后,人把繩子做成韁繩,套在了牛馬等大型動物身上,讓它們成了牲畜。人們驅使牛耕地,駕馭馬奔跑。人也轉變成了農(nóng)夫、牧人或騎手,由此開啟了以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主導的時代。

  韁繩把人與牛馬連接在一起。人抖動韁繩,向牛馬發(fā)出特定信號,讓它們前行、轉彎或停止。因此,韁繩是人與牛馬之間的一種信息媒介。經(jīng)過訓練,被套上韁繩的牛馬,褪去了身上的野性,逐漸理解并記住了韁繩的信號含義,按這些信號來展開活動,耕地、運輸或沖鋒,成了人們勞動或戰(zhàn)斗中的重要幫手。

  有了韁繩,人第一次能夠駕馭比自己力量更大的生命體。手握韁繩的人,不能以暴力來壓榨牛馬的勞動力,而是要與牛馬構成一對一的關系,關心和保護它們,讓它們處于健康的狀態(tài)中,以便能適度地利用和發(fā)揮它們的生命能量。因此,韁繩意味著人與牛馬產(chǎn)生了勞動互動。人類的勞動和自然之間構成了親和的關系,這種關系閃爍著自然的生命靈光。

  在漫長的農(nóng)牧業(yè)及手工時代之后,人類又發(fā)明出了各種使用化石能源的機械和機器,來取代人及牲畜等動物和生物的力量。勞動者是工廠里的工人,成了機器的操作者,而非駕馭者。工人操作著別人的機器,嚴格遵循機器的操作規(guī)范,執(zhí)行和完成機器擁有者的生產(chǎn)指令。這種機器不是生命體,其運行不由工人主導,從不與工人發(fā)生生命的互動。機器技術越先進,工人在機器上的操作就越簡單輕松。工人成了給機器打下手的人,無法在這種機器勞動中積累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生命體驗。在機器面前,工人的勞動無須全身心投入,工人的身體被器官化了,勞動過程是機械性的,而不再是具體的生命活動。機器的操作者其實是被機器駕馭著。那條曾經(jīng)連接著人與動物及自然之間的韁繩,被機器斬斷了。

  到了20世紀初,在福特汽車廠里,開始通過流水線的生產(chǎn)方式大批量生產(chǎn)家用轎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和使用家用轎車。在汽車上,方向盤、油門及制動踏板和擋桿等,連接著駕駛者的手腳及身體,控制著汽車的方向和速度。這是新型的機械韁繩。汽車速度比牛馬更快,經(jīng)常會置身于更為復雜的道路交通環(huán)境中,駕駛者必須遵循更為嚴格的交通法規(guī)。這需要駕駛者有更敏銳的觀察及感知環(huán)境的能力、更快速的手腳反應能力,以及更果斷的大腦決策能力。駕駛者的眼、手、腳及大腦要保持高度的協(xié)作。開車因而是一項需要駕駛者全身心投入的復雜勞動,駕駛者的身體重新成了一個生命的整體。

  與駕馭牛馬相比,駕車也是一門復雜的手藝,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現(xiàn)代人需要掌握的最后一門重要的復雜手藝。開車,是人在駕馭車,人要充分利用機械韁繩控制汽車的運動狀態(tài)。人要與汽車的技術性能及交通環(huán)境之間展開復雜的互動。開車不是駕駛者給汽車打下手,相反,開車重新提升了駕駛技能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工人與機器之間的那種被動和失衡關系,工人被機器大幅削弱了的勞動主體性,都在人們成了生活領域里的汽車駕駛者之后得到了極大的修復。駕駛者成了汽車的主人,但車并非人的純粹交通工具,相反,它是人的移動伙伴。人只有借助各種車,才能去到更遠的地方,抵達一個又一個向往著的目的地。因此,駕駛一輛汽車,就如同人曾經(jīng)駕馭牛馬一樣,體現(xiàn)了人與工具間積極的生命互動。

  汽車,是現(xiàn)代人普遍要去駕馭的最后一種大型機器。從駕馭牛馬開始,中間經(jīng)過了駕駛馬車、自行車、蒸汽機車、燃油車及各種船只等交通工具,再到駕駛各種更快的賽車及摩托車、飛機乃至航天器等。這構成了人類長達數(shù)千年的交通工具發(fā)展史,這也是人主動地與工具及技術展開積極互動和協(xié)同進化的生命史。在這一過程中,人手握各種駕馭動物及機器的韁繩,一次次克服了高速運動所產(chǎn)生的生理與心理恐懼,去贏得駕馭速度的身心快感,并不斷突破空間的邊界和速度的界限。由此,作為交通工具的駕馭者或駕駛者的人,就是一個不畏風險、持續(xù)探索的主體。

  近年來,新能源車得到了迅猛發(fā)展。這種車以電力、油電混合動力或其他清潔能源為動力形式,通過裝載各種視覺鏡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及紅外線夜視儀等,獲得了對外部環(huán)境更為敏銳和全面的觀測和感知能力。新能源車還配備了車道保持與選擇、自適應巡航、碰撞預警等各種硬件及軟件系統(tǒng),具有了更高水平的智能輔助駕駛水平,并正在向自動駕駛技術快速地進化。不僅如此,新能源車的車載電腦有強大的算力,能把內部的電子傳感系統(tǒng)與對外動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體系結合成一個高度智能化的“大腦”,能越來越多地替代駕駛者的人腦思維。更為重要的是,一些新能源車還互聯(lián)于一個更為強大的“外腦”,在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大數(shù)據(jù)監(jiān)測中心及車輛維修及救護中心的幫助下,能夠實時獲取各種交通信息,以數(shù)字化虛擬形式直接呈現(xiàn)各種動態(tài)道路狀況,與車載電腦共同制訂出更為合理的車輛出行路線,提供各種應急處置方案,使得車輛總是能保持一種高效率的智能行駛狀態(tài)。由此,新能源車能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進行著智能行駛乃至自動行駛,猶如一種新型準生命體,成了一種比傳統(tǒng)燃油車更為先進智能的移動機器。

  在一輛配備智能駕駛乃至自動駕駛技術的新能源車上,駕駛者以指尖點擊或滑動車內的中控屏,或是用語音向車輛操作系統(tǒng)輸入目的地信息,手隨后只需輕輕地放在方向盤上,無需出力,腳也不用根據(jù)路況在油門或制動踏板上來回切換,眼睛不再需要緊盯前方道路或車輛周圍,只是需要偶爾觀看一下顯示屏上的信息,監(jiān)測車輛是否運行正常。駕駛者的大腦不再操心汽車的行進路線及其行駛狀態(tài)。這些新能源車,就如同農(nóng)牧時代的一匹識途老馬,能自主和自動地把人帶到目的地。在智能移動機器上,人的力量只是用在向車發(fā)出信號,而無法也無須轉化為車的運動能量了。

  因此,擁有并駕駛一輛新能源車,和擁有并駕馭一匹馬或一輛傳統(tǒng)燃油車,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一個人可以是一輛新能源車的擁有者,卻可能不再是這輛新能源車的駕駛者或駕馭者,甚至不是這輛車的操作者。人已經(jīng)不再是決定這輛車運動狀態(tài)的主體,相反,是這輛車的數(shù)字化技術及其網(wǎng)絡在決定著這輛車的運行。駕駛一輛新能源車,已經(jīng)越來越類似于使用電腦,新能源車成了一種運載人和物的純粹移動工具,它的自主運動外在于人的力量、技能與意圖。

  在這一種擁有自主決策和行動能力的高智能移動機器中,AI是新能源車的真正司機,而過去的汽車駕駛者正在快速轉變成靜靜坐在車里的乘客。這些都意味著,駕馭新能源車的韁繩不再被握在人的手中,人類積累了百余年的汽車駕駛技能,以及傳承了數(shù)千年的駕馭技藝,都可能會消失。在這一過程中,駕馭新能源車的韁繩轉變?yōu)闊o形的技術,人的空間移動被設定和籠罩在一個更為宏大的技術體系里,人的生命旅程被限定于這個抽象的技術世界之中。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駕駛者逐漸習慣于并開始享受當一名乘客,駕馭動物及機器的勞動技能、人與自然之間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勞動互助、人與車及技術之間的生命協(xié)同進化關系等,也均在衰退之中,這種乘客甚至要比過去的工人更深地陷于主體的失衡狀態(tài)中。人仍是大地上的空間移動者,卻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勇于駕馭命運的主體了。

  那么,坐在智能駕駛汽車里的乘客因此獲得了解脫或自由嗎?人會因此去重新感知路途與大地,去探索更多的未知領域和創(chuàng)建新的目的地,以便重建生命的主體性嗎?手無韁繩、不再駕馭外物的現(xiàn)代人,難道只能任由自己的主體性迷失在日新月異的技術世界之中?人如何才能與數(shù)字技術發(fā)生新一輪的生命協(xié)同進化?這些問題,尚待人們思考回答。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5日 16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绿春县| 乳山市| 辽阳市| 宣武区| 清原| 新营市| 英山县| 福建省| 广南县| 汾西县| 阜平县| 咸宁市| 界首市| 上栗县| 卫辉市| 四平市| 江津市| 怀安县| 涟水县| 凤山县| 嘉峪关市| 温州市| 达州市| 同德县| 威信县| 万宁市| 嘉鱼县| 色达县| 化隆| 通榆县| 平江县| 安化县| 禹州市| 万州区| 永州市| 金乡县| 宣城市| 砚山县| 石渠县| 铜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