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文化周末:古琴與傳統(tǒng)文化

發(fā)布時間:2024-01-19 10:34:00來源: 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百物談趣】

  作者:董彥成(西北師范大學(xué)中外寫作中心特邀評論員)

  古代文人四友“琴棋書畫”中,“琴”居首位,特指古琴。古琴發(fā)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有諸多著名的樂曲流傳于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古琴還呈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

  古琴由誰而做,古籍資料中有不同的解釋。東漢蔡邕的《琴操》記載:“首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新論·琴道》中則說:“昔神農(nóng)氏繼宓羲而王天下,亦上觀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于是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贝送?,還有“黃帝造琴”“唐堯造琴”“舜造琴”等傳說。各種傳說中,相對統(tǒng)一的是原本的古琴僅有五弦,“宮、商、角、徵、羽”分別代表著“土、金、木、火、水”和“君、臣、民、事、物”。文王因念其子伯邑考增加一弦,武王因伐紂武功再增一弦,象征君臣和恩,從此,古琴變?yōu)槠呦摇?/p>

  在儒家思想中,禮樂教化十分重要。“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薄稑酚洝肥酚醒裕骸拔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夔始制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時孰,然后賞之以樂。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遠(yuǎn);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故觀其舞,知其德;聞其謚,知其行也。《大章》,章之也?!断坛亍罚瑐湟??!渡亍?,繼也?!断摹?,大也。殷周之樂,盡矣?!敝芄贫Y作樂,維系了周王朝幾百年的安定,但到春秋末期,周公所制定的禮樂制度已逐漸崩壞?!稘h書·藝文志》言:“周衰,禮樂俱壞。樂尤微眇,以音律為節(jié),又為鄭、衛(wèi)所亂,故無遺法?!倍Y樂崩壞后,鄭衛(wèi)之聲日漸興盛。

  為抵御鄭衛(wèi)之聲的流傳,儒家開始大力宣揚各類古琴曲,如《文王操》《華胥引》《泣顏回》等,主張“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儒家將禮樂教化與古琴聯(lián)系到了一起。通過與古琴有關(guān)的故事,儒家將德性倫理進(jìn)行引申?!读凶印は惹亍分袑Α度A胥引》的由來做了說明:“黃帝在位十五年,憂天下不治,于是退而閑居大庭之館,齋心服形,三月不親政事。晝寢而夢游華胥氏之國,其國自然,民無嗜欲,而不夭殤,不知樂生,不知惡死;美惡不萌于心,山谷不躓其步,熙樂以生。黃帝既寤,怡然自得,通于圣道,二十八年而天下大治,幾若華胥之國?!薄段耐醪佟分v述的則是文王的功德,用以歌頌文王。

  當(dāng)陶淵明在田園隱居,撥弄自己的無弦琴時,道家文化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思想,在古琴曲中完美體現(xiàn)了出來。道家強調(diào)無為與逍遙,古琴是道的載體,不再拘泥于“器”本身,以有形的“器”詮釋無形的道。唐代張隨的《無弦琴賦》對陶淵明彈奏古琴曲《幽蘭》《綠水》做了描述:“粲星徽于日下,陳鳳喙于風(fēng)前,振素手以揮拍,循良質(zhì)而周旋。幽蘭無聲,媚庭際之芬馥;綠水不奏,流舍后之潺湲。以為心和即樂暢,性靜則音全,和由中出,靜非外傳?!彪m然陶淵明彈奏的是無弦琴,但滿座賓朋都能從無聲之樂中感受到豐富的意蘊。“樂無聲兮情逾倍,琴無弦兮意彌在。天地同和有真宰,形聲何為迭相待?”李白也曾借此典故贊揚自己的好友崔秋浦:“抱琴時弄月,取意任無弦?!笨梢姛o弦之音的絕妙。

  如果說無弦的古琴曲體現(xiàn)了道家“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思想,那么有弦的琴曲則將道家返歸自然、逍遙出世的思想進(jìn)行了精細(xì)化表達(dá)。中國十大古曲之一的《漁樵問答》,展現(xiàn)了漁樵在山野間自得其樂的情趣,《杏莊太音續(xù)譜》曾言:“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蓖瑯宇愋偷墓徘偾€有《歸去來兮辭》《桃源春曉》《醉漁唱晚》等?!跺羞b游》《龍翔操》《羽化登仙》等古琴曲,則反映了道家超脫凡塵,追求自由的思想。

  佛教初入中國,曾有明確戒律禁止僧人撥弄管弦。但是在多種文化交流融合下,出現(xiàn)了琴僧。佛教文化也自然而然同古琴曲聯(lián)系了起來。自慧能以來,禪宗文化逐漸被文人接受。明代李贄的《焚書·征途與共后語》認(rèn)為,伯牙雖學(xué)琴于成連,但是伯牙只有到了海濱無人之境,悟出屬于自己的琴音后,才算成功。成玉磵的《琴論》將彈琴與禪宗文化進(jìn)行聯(lián)系:“攻琴如參禪,歲月磨煉,瞥然省悟,則無所不通,縱橫妙用而嘗若有余。至于未悟,雖用力尋求,終無妙處。”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9日 16版)

(責(zé)編:李雨潼)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闸北区| 唐河县| 沁源县| 新兴县| 布尔津县| 和硕县| 巴青县| 兴义市| 祁阳县| 郎溪县| 涿鹿县| 弥勒县| 大化| 莎车县| 辽宁省| 改则县| 威海市| 高台县| 保山市| 南陵县| 泸州市| 阿克| 科技| 高陵县| 台中县| 新巴尔虎右旗| 兰西县| 芒康县| 松滋市| 山东| 海阳市| 新余市| 凤冈县| 图木舒克市| 阿鲁科尔沁旗| 来凤县| 潞城市| 乐山市| 繁峙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