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在挑戰(zhàn)中前進
孫龍飛
近日,為期10天的2024年國際乒聯(lián)世乒賽團體賽在韓國釜山落幕。中國乒乓球隊連續(xù)11次奪得男團冠軍,連續(xù)6次奪得女團冠軍,歷史上第二十三次捧起冠軍獎杯斯韋思林杯和考比倫杯。中國隊選手樊振東和孫穎莎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分別獲評男子和女子最佳運動員。
這是巴黎奧運會前最后一次世乒賽,中國男隊和女隊都派出了最強陣容參賽。從結果來看,中國隊用實力捍衛(wèi)榮譽,增強了前進的信心和動力;從比賽過程來看,來自其他協(xié)會隊伍的競爭日益激烈,不少年輕選手嶄露頭角,帶來不小挑戰(zhàn)。
查漏補缺 完善技術
中國女隊由孫穎莎、王藝迪、陳夢、王曼昱和陳幸同組成,她們攜手取得小組賽四連勝,以小組賽頭名晉級。進入淘汰賽后,孫穎莎、王藝迪和陳夢作為主力出賽,她們均以3∶0先后戰(zhàn)勝泰國隊、韓國隊和法國隊。
然而,決賽贏得并不輕松。自2014年東京世乒賽至今,中國女隊和日本女隊連續(xù)第五次在世乒賽女團決賽中展開較量。中國女隊盡管再次取得勝利,但過程波折,3∶2的比分也是這5次決賽交手比分最接近的一次。“我們每個人都拼盡了全力。”為隊伍拿到2分的孫穎莎說。
和兩年前的成都世乒賽女團決賽相比,日本女乒這次派出全新陣容。3名主力隊員早田希娜、平野美宇和張本美和平均年齡只有約20歲,且整體實力更均衡。日前,她們3人入選日本女隊巴黎奧運會名單,參加本次世乒賽也積累了大賽經(jīng)驗。
中國隊小組賽的首場比賽也值得總結。印度隊選手慕克吉手持一面生膠、一面防弧膠皮球拍的特殊打法,讓中國隊很不適應,因此出現(xiàn)了1∶2落后的局面。不過,孫穎莎及時調整,在第四盤扳平總比分;王曼昱在決勝盤出場前通過錄像研究對手打法,并在比賽中逐步適應,最終贏得比賽。
在世界乒壇,不少隊伍進步迅速,為項目發(fā)展帶來生機活力。面對挑戰(zhàn),中國隊要在強化自身能力的同時積極應變。正如中國女隊主教練馬琳所說,在這次比賽中發(fā)現(xiàn)問題、查漏補缺是好事,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備賽奧運會。
直面挑戰(zhàn) 積累信心
中國男隊由樊振東、王楚欽、馬龍、梁靖崑和林高遠組成,他們同樣以小組賽頭名晉級。
男團半決賽,中國隊與韓國隊經(jīng)歷了5盤鏖戰(zhàn)。2001年大阪世乒賽,中國隊就曾在男團半決賽與韓國隊打滿5盤,當時劉國正在決勝盤挽救7個賽點,幫助中國隊鎖定勝利。此番爭奪,韓國隊選手打得更積極主動,攻擊性強、變化多,中國隊一度以0∶1、1∶2落后。
男子世界排名第一的樊振東在第二盤、第四盤成功扭轉局面,王楚欽在第五盤拼出了狀態(tài),最終贏下了比賽。面對對手的主場優(yōu)勢,中國隊沉著冷靜,打出了風采。中國男隊主教練王皓在賽后表示,五盤對決讓每個隊員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中國隊在男團決賽中以3∶0戰(zhàn)勝法國隊,對手勒布倫兄弟的表現(xiàn)值得關注。17歲的費利克斯·勒布倫近年來上升勢頭明顯,目前男子世界排名第六,是中國隊之外排名最高的選手;20歲的艾利克斯·勒布倫也曾戰(zhàn)勝一眾乒壇好手,實力不俗。本次比賽,他們幫助法國隊自1997年之后再次獲得世乒賽團體賽獎牌。巴黎奧運會主場出賽,他們對登上領獎臺有更多期待。
男子乒壇的競爭向來激烈,但中國隊憑借深厚的底蘊和綜合實力,不斷克服困難。通過這次比賽能看到,樊振東在關鍵時刻敢打敢拼,為隊伍注入強大信心;王楚欽經(jīng)歷大賽洗禮,越發(fā)成熟,決勝場次出賽發(fā)揮出色;馬龍第九次參加世乒賽團體賽,九次幫助中國隊奪冠,展現(xiàn)了一名高水平運動員的堅持與奉獻……每個人的全力以赴,匯成夢想綻放的絢爛。
備賽巴黎 全力沖刺
在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上,乒乓球項目首次進入奧運會,改變了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軌跡。以舉辦奧運會、世乒賽等大賽為契機,WTT世界乒聯(lián)相關職業(yè)賽事走進更多國家和地區(qū),既為運動員提供了展現(xiàn)才華的舞臺,也讓乒乓球運動被更多人喜愛。
距離巴黎奧運會開幕還有5個月,沖刺的氛圍與日俱增。今年1月中旬,中國乒乓球隊完成近期奧運積分賽事,在冬訓階段的后期來到海南萬寧封閉集訓。隊伍在密集的賽事中賽練結合、以賽促練,在春節(jié)前后依然堅持訓練不放松,為奪得釜山世乒賽團體賽雙冠奠定了堅實基礎。
訓練館內,國旗高懸,巴黎奧運會倒計時時鐘格外醒目,“補短板、精特長”“自我加壓、精雕細刻”等標語給人力量。集訓期間,隊伍對整體管理和重點運動員訓練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據(jù)比賽情況和打法需要,隊伍邀請了一些經(jīng)驗豐富的退役運動員和省市隊教練員共同備賽,提升了訓練的針對性?!斑@種傳幫帶的精神是國乒的寶貴財富?!敝袊古仪蜿狀I隊何瀟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