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訴求集中、矛盾反復怎樣破解,豐臺派出“治理書記”
在“治理書記”唐汝育(右)的幫助下,豐臺區(qū)云崗街道珠光逸景社區(qū)內,困擾居民出行多年的小路終于在本月修建完成。 記者 劉平攝
扶著扶手,逐級而下,71歲的劉淑春走得特別踏實。說起豐臺區(qū)云崗街道珠光逸景社區(qū)這條本月剛修建完成的23級臺階小路,劉淑春和14號樓的居民特別感謝“治理書記”。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4號樓和15號樓之間因為地勢關系,有個落差3米左右的緩坡,2014年小區(qū)建成時,這里被設計成綠地。
“要是走正道兒,出小區(qū)得繞五六分鐘的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就有人從坡上抄近道兒,還放了些一尺多寬的石板。”劉淑春告訴記者,“小路”是近了,但是陡峭,尤其是雨雪天氣,特滑,光她就在這里摔了3次,至今膝蓋上還留著大塊的疤痕。
多年來,14號樓居民多次找到社區(qū),希望在這里正兒八經地修條小路???5號樓的居民不干了,小路就在窗根兒上,人來人往太擾民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小路就一直那么擱著,坡上的居民投訴摔跤,坡下的居民投訴擾民。直到“治理書記”來了,事情出現了轉機。
去年12月,為破解基層訴求集中、矛盾反復等實際問題,豐臺區(qū)創(chuàng)新建立“治理書記”機制,首批選派26名機關干部,到問題最突出的社區(qū)蹲點攻堅、集中破題。唐汝育當時是豐臺教委基教二科科長,作為“治理書記”蹲點珠光逸景社區(qū)。
珠光逸景社區(qū)有2100多戶居民,因小區(qū)開發(fā)遺留問題和建設修繕不足,社區(qū)訴求量居高不下。
唐汝育與同樣剛剛到任的社區(qū)黨總支書記李鳳銀一起,走訪居民、問需于民,逐步建立起“大黨建、小管家”社區(qū)治理模式。
“大黨建”,強化黨建引領,用黨建思維創(chuàng)新社區(qū)治理,屬地與行業(yè)協(xié)同,實施了“黨建同心圓、能人工作坊、便民服務匯、文化傳承日”項目,把黨建工作落實到居民家中;“小管家”,建立“民情管家”志愿者隊伍,發(fā)揮黨員、樓門長、志愿者、物業(yè)員工等作用,實施了“暖心慰問、問需幫扶、解困辦訴、議事協(xié)商”舉措,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1米”距離。
為解決14號樓15號樓間的小路難題,“大黨建、小管家”共同發(fā)力,社工和樓門長一次次登門問需,修改了幾輪方案:路徑避開已有樹木,中間拐個彎,下方位置北移十多米避免擾民,一側加裝護欄讓居民上下更穩(wěn)妥……最終達成多方意見的和解,畫出同心圓。
如今,珠光逸景社區(qū),一件件小事匯成了居民的幸福感:西側外綠地內斷頭路打通了,70多戶居民屋頂漏水問題解決了,10個充電車棚建成了,嶄新的晾衣竿豎起來了……今年第二季度,珠光逸景社區(qū)“接訴即辦”解決率達到98.4%,滿意率達到了97.87%。
今年10月,首批“治理書記”圓滿完成任期卸任了。數據顯示,26位“治理書記”所在社區(qū)12345“解決率”提高了28.76%,“滿意率”提高了20.09%,并形成各具特色的辦件機制,為這些曾經問題最突出的社區(qū)留下了一劑劑“長效藥方”。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健全城鄉(xiāng)社區(qū)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豐臺區(qū)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首批“治理書記”圓滿完成任期卸任了,第二批“治理書記”選派即將開始。豐臺區(qū)將不斷總結經驗,讓“治理書記”工作機制持續(xù)為基層治理聚智賦能增效。
記者手記
從沒有路中走出一條路來。豐臺區(qū)“治理書記”機制的創(chuàng)新,為社區(qū)治理“輸血”,不斷提升社區(qū)治理的效能,激發(fā)基層治理的活力。
“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爸卫頃洝眰冏叱鰜淼倪@條路,開辟了社區(qū)治理“新路徑”,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架起了黨群“連心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