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卻被“網絡祭奠”6年 記者調查:隨意填“逝者”信息即可創(chuàng)建“紀念館”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記者郭佳麗)近日,福建廈門市思明區(qū)法院發(fā)布的一則“活人在網絡平臺被‘祭奠’6年”的案件引來網友熱議。
22日,記者調查發(fā)現,在一個提供網絡祭奠服務的微信公眾號平臺點擊“創(chuàng)建紀念館”,上傳表情包、寵物、風景等照片后,“逝者”姓名、生日等信息可隨意填寫,填寫完成后即完成創(chuàng)建。該平臺客服告訴記者,用戶創(chuàng)建的“紀念館”會經機器審核,機器審核不通過后,才會進入人工審核。專家表示,對于提供網絡祭奠服務的平臺,對用戶真實身份的認證和對被祭奠者身份的審核至關重要。
案件:人活著卻遭網絡“祭奠”6年
近日,廈門市思明區(qū)法院發(fā)布了這樣一起案件。市民璐璐(化名)的朋友偶然間發(fā)現,某網絡祭祀平臺內設有“廈門美麗女孩璐璐紀念館”,該館建立于2016年1月,6年來訪問量達4.3萬余人次。網頁上詳細記載了璐璐的“生平”,包括出生日期、籍貫、悼詞。館內設有靈堂、網上墓園等動畫背景,都放著璐璐的頭像,另外還設有“音容笑貌”模塊,發(fā)布了10張璐璐的生活照。
璐璐表示,網頁中記載的個人信息均與其本人信息一致,且所有照片都是她發(fā)布在個人社交平臺的生活照。她認為安息網絡祭祀平臺侵害其肖像權、名譽權,要求平臺承擔侵權責任。
該網絡平臺也確認這些情況屬實,但因這個紀念館設立于多年前,當時還未實行實名制登記,所以目前只能找到設立用戶的IP地址及昵稱、登錄名,無法提供其真實姓名、地址、電話等信息。
法院審理認為,安息網絡祭祀平臺應嚴格審核被紀念人的相關信息,特別是對設立者與被紀念人的身份關系,以及被紀念人的死亡信息進行嚴格的形式審查(如相關部門出具的死亡證明等),防止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平臺對他人人格權益進行侵害。
本案中,平臺并未嚴格審查被紀念者璐璐的信息、未嚴格落實注冊用戶實名認證,導致實際侵權人認定難,依法應承擔侵權責任。
調查:未經審核便可創(chuàng)建“網上紀念館”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網絡祭奠作為一種信息、便捷、綠色的新型祭祀方式獲得推廣。除了專門提供網上紀念館的祭祀網站,一些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客戶端也可以提供網上祭奠服務。
記者調查發(fā)現,不少平臺的“網上紀念館”可以隨意創(chuàng)建,“逝者”的各項信息在未詳細審核的情況下,便可以被發(fā)布。
創(chuàng)建網上紀念館頁面(記者截圖)
11月22日,記者關注了幾個提供祭奠服務的微信公眾號平臺,點擊“快速創(chuàng)建”“創(chuàng)建紀念館”等字樣,不需注冊就可以很快創(chuàng)建一個“網上紀念館”。
隨后,記者在某個微信公眾平臺點擊“創(chuàng)建紀念館”,上傳表情包、寵物、風景的照片后,隨意填寫了“逝者”姓名、生日等信息,填寫完成后便可完成創(chuàng)建。某微信公眾號客服告訴記者,用戶創(chuàng)建的紀念館會經機器審核,機器審核不通過后,才會進入人工審核。
記者發(fā)現,用戶免費創(chuàng)建“網上紀念館”后,可以在紀念館進行“祭拜、祈福、獻花、供奉”等虛擬活動。而在推出的這些虛擬服務中,有些是免費的,有些則要收取費用。比如,在某平臺送出一個“生日快樂”蛋糕,需要微信支付2元,送一疊“忌日紙錢”需要支付1元,一份“米飯”1元。
可向“逝者”供奉虛擬祭品(記者截圖)
對此,北京浩天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鑫月表示,在網絡上購買虛擬祭品并不違法,但虛擬祭品的買賣也應該納入價格監(jiān)管系統(tǒng),并杜絕封建迷信因素的傳播。
專家:警惕“活人被網絡祭奠”成為新型網暴
針對“活人在網絡平臺被‘祭奠’6年”的案件,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yè)管理學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鄭寧分析稱,該案件中,正是由于平臺未進行實名認證,導致女孩的人格權益被侵害,而又無法查明實施侵害的網絡用戶,判決由網絡平臺來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是合理的。
王鑫月表示,將活人當作被祭祀者,上傳其個人照片,侵犯了被祭祀者的肖像權。此外,捏造他人死亡的虛假信息,在網絡上進行祭奠,從通俗層面理解,像是對活人的詛咒,侵犯了被祭祀者的名譽權。這種含有侮辱誹謗性質的侵權行為,情節(jié)輕微的,侵權行為人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情節(jié)嚴重影響惡劣的,甚至可能涉嫌刑法中的侮辱罪、誹謗罪,被祭祀者可保存證據,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行為人將承擔刑事責任。
就在今年4月2日,國家網信辦下發(fā)通知,部署開展清明期間網絡祭掃規(guī)范管理工作,其中就提到要嚴防活人被祭拜、隨意立網碑建網墓等情況。
鄭寧告訴記者,活人被祭奠是對個人的人格權益侵犯,要警惕這種形式發(fā)展成為一種新型的網絡暴力。近幾年,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網絡暴力形式花樣頻出。比如,“P遺照”、惡意剪輯的“鬼畜”視頻等都會對網暴受害者造成很大傷害。
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來,平臺用戶的真實身份認證和對網絡被祭奠者身份的審核至關重要。網絡祭祀平臺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要嚴格履行審查義務,實行實名制登記,登記使用者的真實姓名、地址和電話等信息,防止用戶利用平臺實施侵權行為。此外,平臺也要嚴格審核逝者的死亡證明、身份證明等信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圓珠筆里藏真刀”?保障兒童文具安全亟需全鏈條監(jiān)管
- 以培育鄉(xiāng)村工匠推進鄉(xiāng)村職業(yè)教育發(fā)展
- 政策密集支持優(yōu)質房企發(fā)債融資,累計發(fā)行意向已近千億元
- 《文物建筑保護利用案例解讀》出版
- 公安機關打擊整治“沙霸”“礦霸”等自然資源領域黑惡犯罪 偵破案件5000余起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旅廳 :確定北海市僑港小鎮(zhèn)等8家單位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八桂有了新鄉(xiāng)風
- 兩部門:寄遞電子煙產品等實行限量管理 每人每天限寄一件
- 濰煙鐵路首個大跨度萬噸鐵路橋轉體成功
- 星巴克1分購營銷搞砸了:多名用戶稱遭自動退款 緊急致歉網友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