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 構建雅魯藏布江綠色廊道
經過40多年不懈努力,山南市在雅魯藏布江(貢嘎縣至桑日縣)兩側筑起了寬600米至1500米、長160公里,總面積約為150平方公里的“綠色長城”。
在防沙治沙過程中,山南市采取了哪些舉措?克服了哪些困難?取得了什么成效?帶著這些問題,日前,記者專訪了山南市林業(yè)和草原局局長桑旦羅布。
桑旦羅布告訴記者,山南市雅魯藏布江綠色廊道與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qū)建設成效表明,經過治理,雅魯藏布江河谷土地沙化已經得到遏制,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開始好轉,城鄉(xiāng)居民生存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山南市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qū)是西藏唯一的全國防沙治沙示范區(qū)。示范區(qū)位于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北岸,東鄰乃東區(qū)多頗章鄉(xiāng),西至扎囊縣桑耶鎮(zhèn)。目前,示范區(qū)總面積約5萬畝,其中,核心區(qū)桑耶鎮(zhèn)已實施治沙面積1.5萬多畝。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山南市林業(yè)部門采取修筑“丁字壩”、大苗深栽等辦法,在雅魯藏布江南岸的沙灘上進行試驗性造林。雅魯藏布江防護林建設初期,以義務植樹和林業(yè)部門補助性造林為主,之后以“一江兩河”、拉薩周邊造林、重點區(qū)域生態(tài)公益林建設工程、西藏高原生態(tài)安全屏障保護建設工程、退耕還林等工程和義務植樹等多種途徑和形式造林。采取“封、固、造、播”等舉措,采用枝條草方格固沙、礫石壓沙等治沙措施共同遏制風沙流動,推動生物治沙與工程治沙相結合。大力推廣栽植砂生槐等當地沙生植物,積極引進花棒、沙柳、檉柳等沙生植物,在雅魯藏布江河谷成片栽植4500萬株。
桑旦羅布告訴記者,防沙治沙的成效是顯著的。目前,雅魯藏布江河谷防沙治沙人工林已成體系,流動性沙地逐漸減少,極重度沙化土地面積減少,有效控制了沙化土地揚塵。土壤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植被蓋度明顯提高,林灌草植物種類增多,雅魯藏布江兩岸45萬多畝的沙灘地變成了綠洲。
同時,防沙治沙有效保護了雅魯藏布江沿岸農田、草場及交通水利設施。尤其是明顯減弱了風沙對貢嘎機場、澤貢市高等級公路的危害。據統(tǒng)計,貢嘎機場年災害性風沙天氣由過去的60多天降到了10多天;101省道多年未發(fā)生因沙堵路現象,且沿線山南段的年風沙危害防治費用減少80%;沙化嚴重的扎囊縣朗塞嶺鄉(xiāng)空氣質量、人居環(huán)境明顯改善,“人進沙退”的局面正逐步形成;過去沙害嚴重的地區(qū)糧食產量增加了近一倍。持續(xù)帶動群眾增收,據推算,雅魯藏布江防護林建設每年吸納2萬多名勞動力。
防沙治沙期間,山南市堅持綠色發(fā)展,引進蒙草、億利、江平生物等企業(yè),在沙區(qū)培育沙生植物資源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營林綠化、飼料、中藥材、經濟林果、沙漠旅游為重點的特色產業(y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立足“群眾身邊的檢察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民”是貫穿始終的鮮明主線,“人民”二字重如泰山。 [詳細] -
山南市制定西藏首部沙棘林保護條例
日前,記者從山南市林業(yè)和草原局了解到,經西藏自治區(qū)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山南市沙棘林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于今年5月1日施行。[詳細] -
雅礱錦繡色 滿庭競芬芳
一季度,山南市接待游客8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17%,實現“開門紅”;“藏源山南·雪域領秀”山南旅游全國巡回推介會先后走進長沙、合肥、武漢、成都,受到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