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高原行丨記者隨筆:陽光風雪走阿里
接到采訪任務,小分隊將前往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西藏阿里地區(qū)采訪調(diào)研。車載供氧設備、保暖睡袋、急救藥品、路餐……一切都在按極高海拔出差標準,有條不紊地準備著。
此時,雪域高原正喜迎2024年的到來。
1月5日,記者路過日喀則市仲巴縣時拍攝的雪景。新華社記者陳尚才 攝
元旦剛過,我們一行4人從拉薩出發(fā),沿著國道318線、219線一路西行,兩天時間行程近1300公里,抵達此行第一站——普蘭縣。
雖然這段漫長的行程,對在藏記者來說是“常來常往”“家常便飯”,但這一次,我們一行需要克服低氣壓、低溫、缺氧的自然環(huán)境,深入阿里地區(qū)安全完成一次周期較長的采訪報道任務。
因地處高海拔地區(qū),阿里高原的冬天常常是“一場風雪趕著另一場風雪”。用阿里干部的話說:“暴雪的世界里,找不到你和我?!?/p>
今年卻很好,阿里地區(qū)至今還沒下過一場暴雪,只在我們經(jīng)過日喀則市仲巴縣時,陰沉的天裹著冷風,飄雪染白了原野里的荒草。穿過風雪,到處卻是明媚的陽光和壯美的風景。
冬日里的阿里高原(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尚才 攝
透過車窗按下相機快門,或停車駐足,總想把岡仁波齊峰、瑪旁雍錯、拉昂錯的美盡收鏡頭,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勞,也印證了那句話:美,永遠在路上,永遠在下一程奔波中。
深冬的阿里高原,天空仍是一如既往的湛藍,荒涼的平原簇擁著荒涼的群山,有名字、沒名字的雪山就在荒涼的盡頭處綿延,一棵棵班公柳在孔雀河谷努力挺拔著枝干。陽光溫柔地照拂著村莊、河谷和雪山,一會變出橙色,一會吐出粉嫩。
守著高原的夕陽,總看不夠阿里的晴空。阿里的天空離大地很近,純凈而深邃,藍得像潑過鋼筆墨水;阿里的天空和靜謐相連,奇幻而遼闊,遠得像藍色大洋在延展。陽光就為這深邃和遼闊,著了時時變幻的底色。
黃昏的盡頭,夜色籠罩了阿里高原。近處的燈火與遠處零星的燈光,交織在一起。
札達縣楚魯松杰鄉(xiāng)巴卡村巴角組村民歐珠多吉夫婦在新房客廳合影(1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尚才 攝
我們每到一座城鎮(zhèn),都是伴著路燈光,沿街挨戶尋找餐館。所幸,每每尋找總有幾家面館和川菜館還亮著燈。在與餐館老板的聊天中方知:春節(jié)將至,很多進藏的商販已提前返回家鄉(xiāng)準備過年,城中開門迎客的店鋪已不多,不幾日他們也將返鄉(xiāng)。
堅守也無處不在。在普蘭縣城,我們和干部占堆聊天得知,今年他將在單位值班堅守;在札達縣楚魯松杰鄉(xiāng),村民歐珠多吉剛從型欽牧場駐點巡邏回來,不日還將前往那里輪班;在泉水湖一級公安檢查站,站長多吉加布和22名民警仍堅守海拔5118米,共護一方平安……他們默默堅守在純凈遼闊的祖國邊疆,站成陽光風雪中的“守望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風雪高原行|走進世界海拔最高光伏電站
從西藏山南市區(qū),驅車往南約40分鐘,再沿著顛簸的“搓板路”一路向上,行駛近一個小時,爬升到海拔高度約5000米的一片高地,映入眼簾的是光伏板集聚形成的“藍色海洋”。 [詳細] -
風雪高原行丨定格西藏農(nóng)家新年的幸福瞬間
風雪高原行丨定格西藏農(nóng)家新年的幸福瞬間[詳細] -
風雪高原行|四世同堂,新居里過新年
四世同堂的巴桑普尺一家有11口人,年齡最長的是巴桑普尺的母親尼瑪,今年80高壽,而外孫頓珠才3歲。巴桑普尺說:“從我父輩那個時候我們就住在這里了,當年房子周邊全是榆樹,只有我們一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