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時政要聞

堅持人民民主 弘揚共同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1-12-10 15:0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廖 凡,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研究員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光輝歷程中,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來,黨高舉人民民主旗幟,領導人民在一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近代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鑒古而知今,彰往而察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堅定追求,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共有共珍共享的共同價值。

  民主的真諦是人民當家作主

  “民主”一詞源自希臘語demokratia,由demos(民眾)和kratos(掌握、作主)組合而成,意指民眾掌握、作主。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所著《歷史》一書中最早使用這一詞匯,用以描述雅典的政治制度。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稱:“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制度,是因為政權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而是在多數人手中?!碑斎唬@里的“多數人”并不包括奴隸在內。但可以確定的是,民主的本意是多數人的統(tǒng)治,只是“多數人”的內涵和范圍隨時代、地域、社會性質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民本思想。《尚書》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記載,孟子更加明確地指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盡管古代民本思想與現代民主理念有著內在差異,但在歷史積淀和傳統(tǒng)延續(xù)的意義上,它無疑為中國的民主提供了文化底色。特別是,民本思想具有群體實踐性,以群體性的政事日用、耕稼工商的現實活動為中心,在深層次上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以群體而非個人為中心的社會結構、社會倫理、社會文化,塑造著國人的價值取向。因此,中國的民主有著不同于西方民主的鮮明特征:西方的民主是從個人出發(fā)的,中國的民主則是從人民整體出發(fā)的。

  中國的民主是人民民主。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言:“什么是中國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呢?中國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會主義民主或稱人民民主,而不是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的民主?!泵裰鞑皇茄b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化對民主政治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tǒng)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商以求同、協(xié)以成事,協(xié)商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yōu)勢。民主的原生態(tài)不是選舉,而是共議和協(xié)商。在某種意義上,協(xié)商是比選舉更為直接的民主呈現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在我國民主實踐中,通過政黨協(xié)商、人大協(xié)商、政府協(xié)商、政協(xié)協(xié)商、人民團體協(xié)商、基層協(xié)商以及社會組織協(xié)商等多種民主協(xié)商形式,充分尋求全社會最大共識,實現協(xié)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的有機結合、相輔相成。

  民主的真諦是人民當家作主。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要看人民在選舉過程中得到了什么口頭許諾,更要看選舉后這些承諾實現了多少。如果簡單地將民主與選票畫等號,甚至認為只有“票選民主”才是真民主,而罔顧人民能否有意義地行使和實現當家作主權利,那無疑是舍本逐末、買櫝還珠。片面強調選舉、追逐選票的結果,就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選舉,在很大程度上淪為“金錢游戲”“話題游戲”。在美國,一個人若沒有億萬資金的支持,就不可能去競選總統(tǒng),而競選資金越多的人就越有可能獲勝。在這種異化的選舉制度下,當選者未必能夠代表人民或者多數民眾的利益。為了競選成功,政客們往往不惜將民生福祉置之腦后,也要制造話題、博取眼球、爭搶選票。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新冠肺炎疫情就成為選戰(zhàn)工具,甚至連“公共場所應否佩戴口罩”這種挑戰(zhàn)醫(yī)學常識的問題都成為競選議題,嚴重阻滯了防疫工作的正常開展,美國社會和人民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民主的實現形式豐富多樣

  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體的、相對的,而不是抽象的、絕對的,任何一種民主的本質、內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國的社會制度所決定,隨著本國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各國的民主根植于本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成長于本國人民的實踐探索和智慧創(chuàng)造,道路不盡相同,形態(tài)各有所異,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面貌。民主的實現形式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是只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將某些地域性、歷史性的經驗絕對化、一元化、“普世”化的思維和做法,是對民主多樣化實現方式的無視和無知。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笔澜缟嫌?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70多億人口,實現民主的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同為西方國家的代表,美國是兩黨輪流坐莊,德國是多黨合縱連橫,日本則是自民黨長期一黨獨大,其間并無一定之規(guī)。承認民主實現形式的多樣性以及各國探索自身民主發(fā)展道路的合理性和正當性,是對政治規(guī)律的尊重,也是對客觀現實的尊重。用單一的標尺衡量世界豐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單調的眼光審視人類五彩繽紛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民主必須植根于國家的基本國情,正是各國國情的千差萬別,決定了民主實現形式的豐富多樣?!伴偕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民主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yǎng)分,才最可靠、最管用。盲目信奉“普世”模式、照搬照抄他國做法,不僅難以建立和發(fā)展行之有效的民主政治,而且易于引發(fā)各種問題和危機。古今中外,由于政治發(fā)展道路選擇錯誤而導致社會動蕩、國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西非國家利比里亞全盤“復制”美國政治體制和美式民主制度,甚至連國旗也仿制美國的星條旗,但并未帶來繁榮,利比里亞空有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卻是聯合國認定的全球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個中緣由發(fā)人深省。

  通向幸福的道路不盡相同,各國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發(fā)展道路和制度模式,這本身就是人民幸福的應有之義。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人民民主旗幟、堅守人民民主理念,領導人民將人類共同理想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民主成為扎根中國大地的制度形態(tài)和治理機制,貫穿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過程,覆蓋國家治理的各環(huán)節(jié),體現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方面。但中國從未聲稱自己壟斷了全人類對民主的追求,也從不試圖將本國民主模式強加于人。我們愿意向世界分享我們的經驗,但我們既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更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做法。

  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關鍵是看“八個能否”,即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zhí)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guī)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jiān)督。這是具體而非抽象的民主,是發(fā)展而非僵化的民主,是務實而非空談的民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民主是人類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的重要標志。

  民主在一國內體現為人民當家作主,在國家間則體現為國際關系民主化。主權原則是國際關系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則,主權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強弱,一律平等,都有權決定本國內部事務,選擇自身發(fā)展道路。民主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應該由外部少數人來評判;國際社會哪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來評判,而不應該由自以為是的少數國家來評判。世界上只有一個體系、一種秩序,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guī)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個別國家以民主“教師爺”自居,將本國“民主”模式奉為圭臬,對他國國內事務指手畫腳、品頭論足,甚至橫加干涉,本質上是政治偏見在作祟,是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體現,與國際社會民主精神背道而馳。對此要旗幟鮮明予以堅決反對。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和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的客觀規(guī)律,反映了全人類共同價值,找到了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植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后者歷來強調“和合共生”“和而不同”,推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鼓勵不同制度模式、不同文明形態(tài)之間的交流互鑒。如果說相互依存、命運相聯的現實產生了共商共建的必要性,那么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傳統(tǒng)則蘊含了交往交流的可行性。不同國家應在交流互鑒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前進,弘揚民主這一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國際關系進一步民主化,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目標前進。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苏州市| 瑞金市| 绥宁县| 绍兴市| 呈贡县| 儋州市| 海原县| 固阳县| 寿宁县| 光山县| 宜宾县| 于都县| 河北省| 城口县| 冀州市| 临邑县| 花莲市| 固安县| 宁津县| 佛冈县| 秦安县| 济阳县| 新郑市| 武清区| 商水县| 体育| 日照市| 泾源县| 双流县| 泽库县| 晋州市| 乐安县| 乐平市| 鲜城| 巴东县| 垦利县| 和政县| 普格县| 临沭县|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