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時政要聞

全球連線 | “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 向世界傳遞中華文化

發(fā)布時間:2022-12-02 00:28: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拉巴特12月1日電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現(xiàn)場,中國申報的“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通過評審,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

  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zhèn)蔣家坪茶園(2022年4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如今,我國茶葉的種植面積、從業(yè)人群、茶產量及產值均居世界前列。

  2021年4月6日,浙江杭州建德市的茶農操作采茶機采收春茶青葉。新華社發(fā)(寧文武攝)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開始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發(fā)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種茶品供人飲用與分享。

  3月31日,制茶師(左)在四川省雅安市蒙頂山制作綠茶“蒙頂甘露”。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黨委書記王永健在會議現(xiàn)場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助于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以及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認識和尊重。

  “中國將繼續(xù)認真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切實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申報和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中國精神、蘊含中國智慧的非遺項目,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彼f。

  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布朗山鄉(xiāng)班章村委會老班章自然村,當?shù)夭糠植柁r仍然保留傳統(tǒng)制茶技藝,從采摘到加工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堅持手工制茶。新華社記者吳寒攝

  傳統(tǒng)制茶技藝主要集中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qū),相關習俗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布,為多民族所共享。

  這是2019年4月16日拍攝的一名制茶師在湖北巴東縣官渡口鎮(zhèn)水獺坪村處理茶葉。新華社發(fā)(楊順丕攝)

  成熟發(fā)達的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廣泛深入的社會實踐,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和文化多樣性,傳達著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

  2021年5月13日,在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xiāng)的老鷹茶工作室內,茶藝師在為前來選購茶葉的游客烹煮老鷹茶。新華社記者劉潺攝

  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萬里茶道等,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記者:黃靈、許蘇培、周瑋、徐壯、鄭夢雨;剪輯:淡然;編輯:馬曉燕、刁澤)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責編: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永清县| 嘉定区| 龙胜| 宣恩县| 达州市| 秦皇岛市| 洞头县| 文水县| 谢通门县| 石门县| 瓦房店市| 林周县| 绩溪县| 江陵县| 龙游县| 芮城县| 沾益县| 宜城市| 桦南县| 大方县| 迁西县| 阜新市| 巴南区| 舟曲县| 娱乐| 库尔勒市| 民勤县| 汉川市| 乐亭县| 咸宁市| 越西县| 庆安县| 儋州市| 太白县| 应城市| 丹巴县| 永善县| 依安县| 大埔县|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