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畫重點丨來看看這個以“玉”聞名的遺址公園
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
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頒牌儀式
在武漢舉行
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位列其中
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景圖(2023年3月27日 徐旻昊攝)
這處距今約5800年到5300年前的
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
30多年前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便受到關注
凌家灘文化與紅山文化、良渚文化
并稱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
這里出土的玉器
以“數(shù)量多、技藝高、制作精”聞名中外
還記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獎牌“同心”嗎?
由圓環(huán)加圓心構成的牌體
設計靈感正是來源于凌家灘出土的玉雙連璧
凌家灘遺址目前已出土1000多件玉器
活靈活現(xiàn)的玉龍、展翅飛天的玉鷹
反映出罕見的工藝水平
玉龍呈首尾相銜的環(huán)狀
龍首吻部突出,頭頂伸出兩角
玉鷹張開雙臂似乎正在直奔長空
最特別的是雙翅末端為豬首形
考古專家們推本溯源
2020年至2022年凌家灘遺址考古發(fā)掘
取得重大突破
發(fā)現(xiàn)高等級祭祀禮儀遺存
成套高規(guī)格石鉞和大量玉石器等
鉞為古代兵器,多用于儀仗
祭祀坑出土石器以鉞占絕對多數(shù)
多為寬扁形、大孔、三邊刃
還有少量的雙孔石鉞
璜指半壁形的玉
此次出土玉器多為殘碎小型飾品
且多已白化
然而其中竟發(fā)現(xiàn)了
外徑23.6厘米的玉璜
這件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的龍首形玉器
為中國史前考古中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
龍首形玉器等特殊玉器的出土
對研究中國史前用玉制度
及對該歷史時期禮制的影響
具有重大意義
凌家灘遺址被納入國家文物局
“考古中國:長江下游區(qū)域文明模式研究”
重大課題
和“中華文明探源研究”課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凌家灘在5500年前左右達到鼎盛時期
應該說是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實證
濡須河畔,玉光璀璨
一代代考古工作者
以一刷一鏟
撥開歷史迷霧
追尋輝煌燦爛的文明之光
2017年4月以來
凌家灘遺址
已接待游客60多萬人次
隨著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頒牌
這里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更好展現(xiàn)“活”起來的悠長歷史
積淀出越來越深厚的文化自信
策劃:齊慧杰
監(jiān)制:胡國香
記者:劉美子 王文源
海報:邱星翔
編輯:陳倩 牧小湘
學術支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灘遺址管理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愛成都·迎大運 成都地鐵舞動青春
今年7月2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這場體育文化盛會,廣大成都人翹首以盼。成都地鐵青年員工舞動青春,用一曲青春歌舞《Dare to Live》為大運會加油鼓勁。[詳細] -
時代變革中的文化遺產(chǎn)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大運河在不斷的變革中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有效利用文化遺產(chǎn),最大限度發(fā)揮遺產(chǎn)的社會功能,是新時代文化遺產(chǎn)適應變革、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應有之義。[詳細] -
留住鄉(xiāng)愁古韻 煥發(fā)活力新生——山西加強傳統(tǒng)村落保護利用
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鄉(xiāng)村古堡,站在護城河外抬頭仰望,只見城樓高大宏偉,長長的堡墻上蜂窩狀的藏兵洞一字排開,古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