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戰(zhàn)新語】【專家訪談】滄海拾遺 讓“五一口號”重現(xiàn)光芒
在太行山區(qū)涉縣的一排土窯洞前,邯鄲市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原主任郭培倫站在一群聚精會神的聽眾中間,娓娓道來:“天還傍黑兒的時候,李顯堂把稿子送到這里,立馬安排起來……”隨著他的講述,75年前“五一口號”從這里傳向大江南北的歷史瞬間栩栩如生。故事里的每個細節(jié),郭培倫都花了大把時間去一一求證。
“中央廣播電臺、新華社,老一代的新聞人寫的回憶錄,全部買來看??赐炅擞峙苄氯A社社史館,跑中央文獻研究室,找能接觸到這些資料的專家?!睘榻獯稹拔逡豢谔枴笔装l(fā)時間的疑問,郭培倫走遍了鄉(xiāng)里村頭和研究室。
4月8日,邯鄲市涉縣西戌鎮(zhèn)沙河村,文史專家郭培倫向記者介紹,他目前最想解開的“謎”,是“五一口號”的起草者究竟是誰。在他身后是陜北新華廣播電臺舊址,這里是“五一口號”首次對外廣播的地方。
如此投入鉆研“五一口號”的研究者,郭培倫不是唯一一個?!丁拔逡豢谔枴笔犯濉纷髡呤穼殢姟⒑颖睅煼洞髮W教授張同樂、紅色文物收藏家王律等,都為挖掘“五一口號”的歷史細節(jié)投入了諸多心血。
“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散落在浩如煙海的史料里面,我們要把它提煉出來。”史寶強說。2012年,他初次接觸到這個略顯冷門的研究領域,很快就為這段歷史的魅力而著迷?!斑@些年,我的業(yè)余時間都是泡在故紙堆里邊的。我有個專門的硬盤柜裝這些資料,加起來有10個T的內容,70多萬條記錄?!?/p>
11年里,史寶強收集了逾2.2萬本書籍,200多種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老報刊,1萬多份歷史檔案,12萬張歷史圖片,還有7萬多條史料和幾十萬篇相關的文章。吃透這些資料后,史寶強相繼出版了《“五一口號”史稿》《追憶李家莊》等著作,吸引了許多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讀者。
8年前,李家莊修建統(tǒng)一戰(zhàn)線展陳館,憑借長久的熱愛和鉆研,史寶強承擔了展覽大綱的撰寫工作,并與河北師范大學教授張同樂合作。作為博士生導師,張同樂不僅自己投入到“五一口號”的研究里,還指導學生研究香港《華商報》、研究統(tǒng)一戰(zhàn)線史。史寶強回憶:“《李家莊時期統(tǒng)一戰(zhàn)線史料選編》這本書,就是張老師的學生們一個字一個字敲進去的?!?/p>
對研究者來說,收集史料只是第一步,填補“五一口號”的研究空白還要不斷求證、解惑。
在李家莊統(tǒng)一戰(zhàn)線展陳館里,有一張北上到此的民主人士們爬山時的大合影。這張模糊的照片,是時任民盟中央委員楚圖南之子楚澤涵提供的,史寶強稱之為“鎮(zhèn)館之寶”。他說:“這是在李家莊時期,民主人士與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工作人員留下的唯一一張同框合影,非常珍貴?!?/p>
展出之后,當?shù)卮迕窨吹竭@張照片,卻提起了一個“奇怪的事”。
“照片里面有幾塊黑色的巨石,是以前在后山上的大石頭?!笔穼殢娭v道,“當?shù)卮迕裾f原先山上確實有這種黑石頭,但民主人士走了之后,黑石頭就沒了。你現(xiàn)在往村周圍這些山頭看,真的一塊都沒有?!?/p>
4月7日,石家莊市平山縣李家莊村,文史專家史寶強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展陳館向記者介紹,關于“五一口號”,有很多有價值的內容散落在浩如煙海的史料里,尚待挖掘。近十年來,他一直在搜尋這段歷史的相關資料。
消失的黑色巨石讓這張照片成了一個謎團,為求證此事,史寶強開始查證照片的拍攝地究竟在哪里——有一年,西柏坡雨量稀少,崗南水庫的水位極低,史寶強、楚澤涵和幾位縣委統(tǒng)戰(zhàn)部的工作人員繞到對面村子,發(fā)現(xiàn)幾塊黑石頭在水面上露出個尖兒來。
“以前李家莊村在底下,后來修水庫才搬到高處。民主人士爬山到了半山腰,那里有幾塊大黑石頭。水庫水位一上升,石頭就被淹沒了。所以往現(xiàn)在的山上走,是找不到的?!笔穼殢娬f。
“消失的黑石頭”之謎解開了,但關于“五一口號”,還有許多未知困擾著研究者們。
郭培倫想解開的“謎”,是“五一口號”的起草者是誰。
有研究推測,胡喬木作為西柏坡時期毛澤東的秘書,負責起草大量的文稿,因此他最有可能是原稿的作者。但該說法一直都沒有得到證實。
“胡喬木本人從來沒提過這件事情,在每一個版本的回憶錄中都沒有,《胡喬木傳》也沒有涉及這個?!惫鄠愐贿呎f,一邊從包里拿出最新版本的《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也有人根據(jù)胡喬木的筆跡匹配,認為是他寫的原稿。但這些都是推測?!?/p>
在李家莊統(tǒng)一戰(zhàn)線展陳館里,有一張堪稱“鎮(zhèn)館之寶”的大合影,是李家莊時期民主人士與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工作人員留下的唯一一張同框合影。為了找到照片中的黑色巨石,文史專家史寶強頗費了一番功夫。
為此,郭培倫還找到胡喬木的女兒胡木英詢問此事,但對方也沒有什么印象?,F(xiàn)在,郭培倫正在搜尋更多文獻,比如當時新華電臺播音員齊越的日記等,希望早日發(fā)現(xiàn)關于起草者的確鑿記錄。
75年前發(fā)布的“五一口號”,為召開新政協(xié)會議吹響號角。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們投入其中,翻閱一本本書籍、走訪一位位親歷者,那段光輝歷史也將展現(xiàn)在更多人眼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統(tǒng)戰(zhàn)新語】【歷史探源】香港為何成為新政協(xié)運動中心?
香港新政協(xié)運動,是在“五一口號”發(fā)布后,聚集于香港的各民主人士為召開新政協(xié)而展開的一系列討論。如果沒有這場香江之畔的真理之辯,各民主黨派或許不會如此迅速地達成共識。[詳細] -
【統(tǒng)戰(zhàn)新語】【專家訪談】那一年,民主人士為何“向北方”?
近日,中國政協(xié)文史館原研究員劉仰東接受“統(tǒng)戰(zhàn)新語”專訪,分享自己與同事李紅梅合著非虛構紀實作品《向北方》的經歷。 [詳細] -
【統(tǒng)戰(zhàn)新語】【歷史探源】愛國僑領的歸國路
華僑為“革命之母”,對祖國的民主革命同氣相求、同聲相應。中共中央發(fā)布的“五一口號”傳至海外,各國華僑無不歡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