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聲回響】精準扶貧首倡地:“指尖經濟”帶動山美村富
習近平:把路子摸清楚,然后扎扎實實地做。我們一定要讓我們這些父老鄉(xiāng)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xiāng)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談時的講話
盛夏的武陵山脈,一場清涼的山雨來去匆匆,地面還未澆濕,便是雨過天晴。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xiāng)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三時常會想起10年前那個雨過天晴的下午。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考察調研,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理念。
苗寨的歷史,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石拔三還記得,10年前家中唯一的電器是一盞5瓦節(jié)能燈,一年電費也不過幾元錢。
記者此次造訪,還未詳細了解到老人家中的變化,便被石拔三拿著自己的智能手機熟練操作的動作吸引。
十指之間,盡顯生活的巨變。
問及家里收入情況,石拔三老人認真地算起賬來:“收入有這些,賣書、賣水……”對照村里脫貧戶的年收入資料,石拔三一家四口2022年收入達到了8萬余元。
總書記的到來,讓石拔三一家生活帶來了巨變,也讓這個曾沉睡在貧困中的小山村煥發(fā)出活力。
27歲的施康是土生土長的十八洞村人。他輕按鍵盤,用另外一筆賬算出了村里十年來的變化。“十八洞去年的人均純收入是23505元,比2013年的1668元增加了10多倍?!?/p>
從小在十八洞村長大的施康,2021年開始擔任十八洞村團支部書記,他和村里青年人想做的事就是讓十八洞村未來更好。“在鄉(xiāng)村振興的新階段,我們不僅要把產業(yè)發(fā)展好,還要把鄉(xiāng)風文明、人居環(huán)境搞得更好?!?/p>
在老支書石順蓮看來,十八洞村的發(fā)展,遠不止于此。
2014年,石順蓮卸任村支書后成立了苗繡特產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盤活了深山里的苗繡產業(yè),為脫貧攻堅增強了造血功能。到2017年2月全村1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整體脫貧時,苗繡產業(yè)收入占年收入1/3以上。
如今,社里的繡娘們一個月能掙2000至3000元,“指尖技藝”轉變?yōu)椤爸讣饨洕薄?/p>
腰包鼓了,村民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多了起來。
在老支書的帶領下,十八洞村成立了一支文藝隊,表演起了自編自演的鼓舞。十八洞村的文明鄉(xiāng)風,也在繡娘們指尖的一針一線和一鼓一舞中,表現(xiàn)得更加生動鮮活。
對于如何提升鄉(xiāng)親們的幸福感,施金彪想的更多的是怎樣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家鄉(xiāng)和好東西。
2020年,施金彪加入到十八洞集體經濟聯(lián)合社,負責十八洞品牌的宣傳和銷售。山茶油、大米、臘肉等村民家的“山貨”,變身為11種十八洞品牌的產品。
十八洞村的名字,經過指尖上的電商平臺,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村民腰包越來越鼓的同時,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3年的空白躍升到了2022年38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入雙量齊升,十八洞村也踏上了村民富、產業(yè)強的振興之路。
“我們駐村工作隊大力發(fā)展增收致富產業(yè),因地制宜大力發(fā)展五大產業(yè),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十八洞村駐村工作隊員張黎明顯得信心滿滿。
人心齊,泰山移。在十八洞村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通力合作下,一棒接著一棒干,“指尖經濟”綻放出十八洞村的富裕之花。
產業(yè)富了,環(huán)境也要美起來。張黎明表示,駐村工作隊還要努力建設美麗宜居鄉(xiāng)村,以“修舊如舊”“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為理念,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xiāng)愁的美麗鄉(xiāng)村。
總監(jiān)制:張軍 于鋒
策劃:伍剛 王薇 陶玉德
統(tǒng)籌:高藝寧 張志誠
采制:李芳森
配音:胡楚菲(實習)
資料畫面素材:花垣縣融媒體中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專訪:高質量中巴經濟走廊彰顯共建“一帶一路”活力——訪巴基斯坦智庫全球絲綢之路研究聯(lián)盟創(chuàng)始主席澤米爾·阿萬
-
【成都大運會】成都大運村讓運動員感受巴蜀風韻
7月29日,成都大運村互動體驗中心正式對運動員開放。[詳細] -
賞非遺,看比賽……在成都感受體育精神與中華文明交相輝映
隨著大運賽事激烈開展,成都大運會文化展示活動同步啟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