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鋪毯子”“蓋被子”——椰絲毯創(chuàng)新草原復綠模式
↑在若爾蓋縣達扎寺鎮(zhèn)多瑪村廢棄礦山治理點,工人在邊坡上鋪椰絲毯(8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
初秋的四川若爾蓋大草原青中透黃,但在阿壩州若爾蓋縣達扎寺鎮(zhèn)多瑪村廢棄礦山治理點內,大片裸露的基巖卻寸草不生,只有部分椰絲毯覆蓋下的地表萌發(fā)出小草的嫩葉。由于過去開采石料等原因,草原上留下了一片片裸露的基巖,植被恢復難度非常大,嚴重影響黃河上游生態(tài)環(huán)境。椰絲毯的利用,為草原復綠提供了新方法。
椰絲毯是將椰殼纖維加工制成的毯狀材料。它的結構緊密、防腐蝕性強,能有效緩解濺蝕,抑制水土流失,有優(yōu)良的邊坡防護功效。此外它還可生物降解,“完成使命”后自然分解成有機肥。
若爾蓋縣唐克鎮(zhèn)嘎爾瑪村的草原生態(tài)修復項目已完成近三個月。披堿草、老芒麥、高冰草和黑麥草等從椰絲毯織成的小方格中破土而出,最高已近半米,成為攻克生態(tài)修復難點、治愈草原“傷疤”的希望。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王曦 王乙杰 攝影報道
↑在若爾蓋縣達扎寺鎮(zhèn)多瑪村廢棄礦山治理點,工人在邊坡上鋪椰絲毯(8月23日攝)。
↑在若爾蓋縣達扎寺鎮(zhèn)多瑪村廢棄礦山治理點,工人在邊坡上鋪椰絲毯(8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
↑拼版照片:上圖為若爾蓋縣唐克鎮(zhèn)嘎爾瑪村治理前的坡面(3月8日攝,若爾蓋縣自然資源局供圖),下圖為嘎爾瑪村治理后的坡面(新華社記者王曦8月23日攝)。
↑在若爾蓋縣達扎寺鎮(zhèn)多瑪村廢棄礦山治理點,工人在邊坡上鋪椰絲毯(8月23日攝)。
↑在若爾蓋縣達扎寺鎮(zhèn)多瑪村廢棄礦山治理點,工人在邊坡上鋪椰絲毯(8月23日攝)。
↑這是在若爾蓋縣唐克鎮(zhèn)嘎爾瑪村拍攝的從椰絲毯下長出的小草(8月23日攝)。
↑這是在若爾蓋縣唐克鎮(zhèn)嘎爾瑪村拍攝的治理后的坡面(8月23日攝)。
↑在若爾蓋縣達扎寺鎮(zhèn)多瑪村廢棄礦山治理點,工人在邊坡上鋪椰絲毯(8月23日攝)。
↑在若爾蓋縣達扎寺鎮(zhèn)多瑪村廢棄礦山治理點,椰絲毯覆蓋下的地表已經萌發(fā)出草芽(8月23日攝)。
編輯:張浩波 鄭雅寧 馮為民 謝秀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大河之治 寧夏先行——寧夏全力推動建設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先行區(qū)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寧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5735元提高到29599元,居民收入提高速度超過GDP增速。 [詳細]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微紀錄片:長江行
長江流域生態(tài)保護發(fā)生的轉折性變化,展現(xiàn)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的生動實踐。[詳細]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荒洲”變“綠洲”——漢江上的綠色故事
洲上,綠樹成蔭,游人盡歡;岸邊,金沙碧浪,江水滔滔;遠處,藍天白云、青山疊翠……踏上位于漢江湖北省襄陽段江心的魚梁洲,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畫卷盡展眼前。[詳細]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巴山蜀水競風流——巴蜀文旅走廊建設觀察
《我們巴蜀男兒漢》《我愛你中國》……近日,一場音樂演奏會在川渝兩地同時舉行,一首首經典曲目在四川阿壩達古冰川景區(qū)唱響,而為其伴奏的音樂家卻身在千里之外的重慶奉節(jié)“三峽之巔”景區(qū),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加演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