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聽力的三個真相 | 全國愛耳日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活動的主題是“科技助聽,共享美好生活”。
出現(xiàn)這些情況時,聽力損失已發(fā)生
張女士發(fā)現(xiàn),年過70的母親近半年來常常心不在焉,母女倆交流時,她需要重復好幾遍,母親才能大概明白她的意思;張大爺在看電視、刷短視頻時喜歡把音量調得很大,和人聊天時,他的嗓門越來越大,還總喜歡岔開話題;李老先生和鄰居之間有些不愉快,原因是他看見幾個老街坊湊在一起嘀嘀咕咕,雖然聽不清在說什么,但他常常懷疑別人在說自己的壞話……其實,上述情景都與一件事有關——聽力損失。老年聽力損失是指60歲以上老年人因年齡增長、耳科疾病、遺傳、噪聲損傷、耳毒性藥物、代謝性疾病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導致的聽覺功能下降的總稱。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年人深受“聽不見、聽不清”等問題的困擾。但與此同時,“人老耳背很正?!薄奥牪灰姼⌒摹钡扔^念在老年群體中根深蒂固,導致很多人在聽力下降后沒有及時采取干預措施。老年聽力損失往往先出現(xiàn)在高頻區(qū),并逐漸向中低頻范圍擴展。想要初步了解自己的聽力情況您可以嘗試以下自測方法↓ ↓ ↓
如果您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與人交流時,出現(xiàn)了聽不見或聽不清別人講話,看電視、用手機時需要將音量調得很大,使用上述自測方法后有些聲音聽不清,那么,您很可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聽力損失,建議盡快就醫(yī)。
聽不見,不只是“聽”的事
不少老年人認為,人老耳背很正常,還有的老年人覺得“聽不見不要緊,反而省心了”。這種看法對不對呢?
實際上,聽不見不只是“聽”的事。有些老年人因為聽不清別人說話或者需要對方多次重復,擔心誤解別人的意思等,逐漸拒絕與他人交流;還有的人由于聽力損失比較嚴重,只能看到別人的嘴唇在動,卻聽不見對方說什么,難免懷疑他人是在議論自己,并因此變得多疑、煩躁、易怒。久而久之,老年人可能產(chǎn)生孤獨感,引發(fā)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問題,甚至造成社會隔離現(xiàn)象。此外,聽力損失還會增加安全風險,如在馬路上沒有聽見汽車鳴笛,因躲閃不及時引發(fā)意外等。
近年來,阿爾茨海默病格外受到醫(yī)學科學家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聽力損失與老年人認知功能下降密切相關,保護聽力被認為是預防老年癡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除了年齡增長以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會加重老年人的聽力損失,這些患者要格外提防聽力損失的問題。
目前,針對聽力損失,臨床上常用的干預手段包括藥物治療、驗配助聽器、植入人工耳蝸以及聽覺康復訓練等。很多導致聽力損失的疾病,尤其是急性或者波動性的感音神經(jīng)性聾,常以藥物為主要治療手段,如突發(fā)性聾、梅尼埃病、耳帶狀皰疹、自身免疫性聾、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引起的耳聾等。對于傳導性聾,如鼓膜穿孔、中耳炎、中耳腫瘤、鼓室硬化癥等,可采取手術治療。大家非常熟悉的助聽器是一種提高聲音強度的裝置,適用于傳導性聾和感音神經(jīng)性聾的輕度至重度耳聾患者,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的疾病性質和聽力損失程度進行推薦和選配。對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重度和極重度感音神經(jīng)性聾,可以選擇人工耳蝸植入。
保護聽力,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保護聽力是我們一生都要做的功課。那么,不同年齡段的人,應該如何保護聽力呢?答案在這里↓ ↓ ↓
想要保護聽力,大家應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主動遠離噪聲環(huán)境,積極治療和控制基礎疾病。
第二,使用耳機時應注意“666原則”,即聆聽環(huán)境噪聲不超過60分貝、使用時間不超過60分鐘、不超過播放設備最大音量的60%。
第三,不挖耳朵,以免對耳道及鼓膜造成損傷。
第四,出現(xiàn)聽力下降、耳鳴和眩暈等癥狀時,及時到醫(yī)院耳鼻喉科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治療。
讓我們一起,關注聽力健康,
借助科技力量,共享美好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全國愛耳日 關愛聽力健康
3月3日,醫(yī)務人員在活動現(xiàn)場展示聽力輔具。新華社記者李欣攝[詳細] -
【全國愛耳日】今天聊聊“一只耳”的故事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為“關愛聽力健康,落實國家救助制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