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照留守兒童細膩敏感的精神世界,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還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是為人父母的義務,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父親給我的那一個眼神”“那個擁抱和那句話,一直給我力量”“我抱著爸爸說:‘你做的玩具是世界上最好的玩具’”……一個留守兒童的作文《我太愛那件禮物了》中,幾句簡單的話,勾勒出這一群體細膩敏感的精神世界,讓人們看到一顆顆渴望陪伴的孤獨心靈。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斷增加,改變也一直在發(fā)生。前些年,在四川涼山“懸崖村”,孩子們背著書包在懸崖峭壁間艱難前行的身影讓人牽掛。如今,有了堅固的鋼梯、新建的通信鐵塔、連著網線的路由器……大涼山孩子們的求學之路變得順暢了。不過,守護留守兒童的心靈成長,卻依然任重道遠。前不久,2018年度《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出爐,這已是這一白皮書連續(xù)第四年發(fā)布。從此前的“陪伴”“守護”,到今年的主題“牽絆”,白皮書也在不斷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
記錄和分析不同類型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親子聯結,聚焦留守兒童情緒狀態(tài)的心理機制,有利于探索出有效的心理幫扶路徑。比如,孩子雖然最需要親情陪伴,但研究發(fā)現短暫而粗糙的相聚、虧欠心理下的補償,比不上平時的涓滴交流;比如,父母都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更傾向將真我一面掩藏,因此偶爾回家“看看”,可能不如平時多打電話;再比如,大人外出打工,可以得到孩子的理解,但父母關愛的缺失,卻能造成難以撫平的傷害。應該說,近些年社會幫扶力量的進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留守兒童家庭或學校的物質條件,不少志愿者的傾情付出給予了孩子情感的撫慰,各種文體活動的開展填補了時間的空白。然而,這種來自社會第三方的努力,難以從根本上緩解造成親子關系淡漠的時空分離。
有人用“歸期不定、前路不明、何去何從”來總結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實際上,對成長中的孩子們來說,比物質匱乏更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精神上的慰藉。彼此牽掛的父母與孩子,是什么成了他們之間情感交流的障礙?從幫助孩子到幫助家長,如何紓解兩個群體的共同焦慮?可以說,將這些問號拉直,在愛與被愛之間傳遞力量、消除誤解,更有利于幫助這群孩子免于孤獨,克服迷茫消極的負面情緒,從而走出心靈的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關心留守兒童,“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時至今日,留守兒童群體面臨的已經不僅僅是如何長大的成長問題,也是如何發(fā)展的教育問題、如何謀生的社會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和措施,加強管理和服務。紀錄短片《棉花村的孩子》中,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孩,早早輟學陷入迷茫,隨父母出門打工身心疲憊,再想回去讀書卻已沒有了退路。小女孩的故事反映一系列待解的命題:隨遷子女的教育權利如何得到保障?學校如何在心理健康、人格養(yǎng)成上發(fā)揮更大作用?強求父母單方面“棄城還鄉(xiāng)”并不現實,依賴留守兒童的自我調節(jié)效果不佳,唯有用社會大家庭的力量搭建情感溝通的渠道,培厚親子關系的土壤,才能讓留守兒童的情感世界充滿陽光。
在白皮書發(fā)布會的攝影展上,一幅作品尤其引人注目。一個孩子緊緊握住滿是磨痕的座機話筒,斑駁的墻上刻的是幾串難忘的電話號碼。一個完整的中國視野,不僅需要看到高樓大廈,也需要看到鄉(xiāng)村田野。關照留守兒童細膩敏感的精神世界,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還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是為人父母的義務,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
春節(jié)喜慶,兒童安全不能掉以輕心
春節(jié)期間,家庭聚會、外出游玩、燃放煙花爆竹等活動滿是喜慶熱鬧。但是,對孩子來說,這些活動都藏著或大或小的安全隱患,如若家長不上心,孩子很可能遭遇意外傷害事故。[詳細]
- "虛擬"產業(yè)加速照進"現實" 預計規(guī)模將超2000億元
- 把握鄉(xiāng)村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 "我們是兵馬俑的??漆t(yī)生"(關注文物保護與利用·修復師)
- 民間收藏鑒定市場處三無狀態(tài) 偽專家靠賣證書斂財
- 治理文物鑒定亂象還需完善法律
- 首屆全國優(yōu)秀民族樂團展演濟南開幕 上演民樂盛宴
- 首屆"一帶一路"非中藝術交流展暨非中文化論壇在京舉辦
- "杜蒙·閱途"系列圖書發(fā)布:歐洲旅行指南本土化
- 江蘇揚州瘦西湖文化創(chuàng)意中心揭牌 感受瘦西湖歷史與傳奇
- 現實主義原創(chuàng)話劇《生命行歌》亮相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