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先秦“御”之哲理化

發(fā)布時間:2022-01-24 15:2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溫瑜(南京曉莊學院文學院副教授)

  當前學界對儒家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禮”與“樂”的問題研究較多。關于其中的“御”這一問題亦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對“御”哲學層面的研究卻相對薄弱,于“御”之哲理化問題更少人考究?!坝弊鳛槿寮伊囍?,原義駕馭車馬,會意字。從字形看,甲骨文像人跪于懸锏(兵器,像鞭,四棱)前,合起來會駕馭之意義,金文大體類似,小篆承接甲骨文和金文,但是將懸锏訛變?yōu)椤拔纭?,隸變后楷書寫作“御”。從字義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使馬也。從彳從卸。馭,古文‘御’。從又從馬。牛據切?!蔽宕戾|注曰:“卸,解車馬也。或彳或卸,皆御者之職?!庇捎隈{馭車馬在先秦屬于重要的交通技能,因此,先秦的儒家、道家、法家擅長用駕馭車馬來宣揚自己的學說。“御”由此從駕馭車馬,上升到儒家御禮治國育人、道家御心、法家御法等內涵,是一個哲理化的過程。這就值得我們細致考察。

  先秦儒家較早將“御”哲理化,首先將“御”與以禮治國育人的理念聯(lián)結起來。“御”在周代就上升為官學規(guī)定的六項基本教育內容之一。儒家經典《周禮》《禮記》較早梳理了御禮的問題,不僅談了御禮,還談了治國育人之道。如《周禮·地官司徒第二》云:“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薄抖Y記·禮運》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是故夫禮,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達于喪祭射御冠昬朝聘。故圣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均將御禮作為周代貴族子弟的必修課,以輔佐君王、安定家邦。儒家還以“樂”為“御”,將樂與“德”“禮”通過“御”來關聯(lián)起來。如《禮記·禮運》說:“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庇诖巳寮乙浴皹贰眮怼坝钡拢瑥娬{音樂對德行的作用。這樣,“御”就有“教化”的意味,成了溝通禮樂與君臣之道、家庭倫理順治的橋梁。后來在西漢韓嬰的《韓詩外傳》中記載,孔子和顏淵以御為例專門談到了禮樂御民的重要性。其中《如馬能言》一則記孔子觀顏無父、顏淪、顏夷使馬趕車,認為顏無父御術最高,他能夠讓馬知道后面有車而感到輕松、車上有人而加意愛護,親近主人而喜歡干活,而非顏淪讓馬生敬而重視干活、顏夷讓馬生畏而被迫干活,由此上升到御民之道——“道得則民安而集”?!额仠Y論政》一則記載顏淵預言東野畢之馬必“佚”(驚跑)并向定公以“御”釋之:“昔者,舜國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馬;舜不窮其民,造父不極其馬,是以舜無佚民,造父無佚馬也。今東野畢之御,上車執(zhí)轡,銜體正矣;周旋步驟,朝札畢矣;歷險致遠,馬力殫矣;然猶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苯枭朴隈{車馭馬者不使馬力竭盡之事說明善于御民者不當累民的道理。并說“自古及今,窮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对姟吩唬骸畧?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苯桀仠Y之口將孔子仁政樂民的原則具體形象化。儒家之“御”強調親親尊尊等級秩序的合理性,歷來受到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推崇,仁政樂民亦有助于緩和階級矛盾。然而單純“禮”的說教并不能徹底制止人類固有的自私、貪婪等劣根性,同時強調時時教化。這樣,儒家六藝中的“御”,就不僅僅是駕馭車馬技術的學習、實踐,還是借“御”而明“禮”的體悟過程。儒家六藝將“御”與“禮、樂、射、書、數”等并列,既是以禮治國育人的“藝(技)理合一”理念的體現(xiàn),也是將“御”上升至哲理層面的過程。

  先秦道家將“御”哲理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御”論道——如何管心、使民心安。用“御”來論述“無為而治”、崇尚無欲和無爭的自然之道。如《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將見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適遇牧馬童子”,問其如何治理天下。牧童以為“為天下者”當如牧馬。有病時就近些,病少痊就“復游于六合之外”。“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莊子認為治理天下就像牧馬一樣,根據其實際情況而“游”牧,去除“害群之馬”,任其自然。其所表述的此種道理實際與老子“為無為,則無不治”所論相仿。只不過莊子以“牧馬”之寓言神話形象化了。這種思想傾向在齊國稷下道家那里得到了弘揚,發(fā)展成君主的權謀之術,并成為黃老之學的思想淵源。如1972年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宋玉所撰的《御賦》(一說為唐勒作)以駕御之術為喻,用寓言的方式將“御”與道的關系形象地鋪陳開來。于此賦中提出了“四御”——“良御”“神御”“俗御”“義御”。“俗御”指普通人之御——“趨步,詘身弁脊,顛覆不返”。“良御”即像王良、造父一樣登車攬?zhí)媸埂榜R心喻御者之意”,故“安勞”“樂進”。此與孔子所倡導用儒家禮樂御馬車來贊顏無父御術相近?!吧裼奔慈玢Q且、大丙以“精神喻六馬”,“去銜髻,撤查策,馬無使而自駕車,莫動而自舉”,御者不叱、不睹、不撓(撻),而駕馭車馬能達到“神奔而鬼走,進退拙(屈)信(伸),莫見其塵?!钡木辰纭4朔N實際上與道家“精神”為近。當時《管子·內業(yè)》曰:“有神自在身,一往一來,莫之能思,失之必亂,得之必治。敬除其舍,精將自來。精想思之,寧念治之。嚴容畏敬,精將至定,得之而勿舍,耳目不淫,心無他圖。正心在中,萬物得度。”也與老子不爭、無欲的自然之道和莊子所撰牧馬童子言牧馬理同。但是宋玉認為此“三御”均非上乘。第四個境界“義御”即“以國家為車,賢圣為馬,道德為策,仁義為轡,天下為路,萬民為貨”。賦中他認為不停留在駕御車馬的本義上而上升到治國層面的“義御”才是他所推崇的最高境界之御?!傲x御”以駕御之術為喻,說明治國應虛靜無為,使人各處其宜。既容納了儒家所提倡的仁義與“御”德思想,更包含了道家無為而治、虛靜以處的“御”民之道?!傲x御”為君王之御,要求君王像“御”馬一樣依馬之性、順物之理,當心懷仁義道德,不以己意強為,使術用于出神入化。后來漢朝初年,統(tǒng)治者以黃老之學治天下,倡導順應自然規(guī)律、使民心安。實際上是道家“義御”哲理的社會實踐。

  先秦法家將“御”系統(tǒng)地上升到“術”的哲理層面,具有“管理哲學”的意味。法家之“御”法指的是君王駕御臣子的方法而非駕御百姓的方法,為區(qū)別于法律的法,韓非稱之為“術”?!靶g”(御法)是韓非政治思想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法家主張法(法律)治,強調君王執(zhí)刑、德二柄“御”其臣,臣以法(法律)“御”民。在《韓非子》一書中,出現(xiàn)“御”71次、“馭”1次、“術”161次。關于以“御”論法家治國之道的文字主要集中在《外儲說右下》和《喻老》兩章?!队骼稀分杏幸在w襄主學御的寓言講解帝王之術。趙襄主向王子期學御,賽馬難贏,質疑子期未全授御馬之術。子期以為“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于馬,而后可以進速致遠?!壁w氏則不明于此,患得患失,所以“三次皆輸”。韓非子借此強調君王的“勢”除權勢之外當包括順應現(xiàn)實、自然,以此御臣治國。其《外儲說右下》有三則用御馬車故事論治國之道理?;蚪柰趿肌⒃旄格{車各有優(yōu)點卻無法應對外來羈絆,當共駕一車時就出現(xiàn)了齟齬,說明君主若與臣子掌握賞罰大權,法令就不能實行?;蛘J為,“國者,君之車也;勢者,君之馬也。無術以御之,身雖勞,猶不免亂;有術以御之,身處佚樂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以車馬為喻來論君王當有術來御國家和權勢,當管理責求臣下完成職責,而不是把力量耗費在治理民眾?;蛞匝恿曜孔映塑囁R前有鉤勒、后有馬鞭的困境來說明管理民眾賞罰不分明,民遲疑而不知所為的問題,要求君主治國應當遵從事物的規(guī)律才能成功。

  以上主要從儒家、道家、法家探討了先秦關于“御”的哲理化過程及其問題。一方面,此問題是先秦哲理的形象化或文學化的反映。“御”的哲理化是“取譬為喻”的哲學思維方法的體現(xiàn)。以日常牧馬、駕馭馬車、管理馬車等來說明管理人民、大臣、人心、道德、國家的道理。既是古代交通出行方式的哲理化,也是當時“御”文化流行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先秦“御”的哲理化也是古代等級制度文化的體現(xiàn)。由牧馬、駕御馬車到御臣民,以民為牛馬,是當時禮制“尊卑有序,高下分明”的反映,客觀上透露了當時壓迫社會的本質特征。特別要強調的是,先秦“御”之哲理化是管理哲學的體現(xiàn)。先秦管理思想與文化包羅萬象,蘊含著自然主義、人文主義、德治主義、法治主義、和合主義精神等。至韓非子有集成之勢。他將道家黃老之術,以儒家荀子思想為思辨,創(chuàng)立了自己獨特的“御”術管理哲學體系,形成獨特的法治思想。當我們研究先秦管理思想時,不能撇開“御”之哲理化問題,而僅僅局限于儒家六藝的層面。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2日 11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正蓝旗| 乌兰县| 方正县| 莒南县| 青川县| 呼伦贝尔市| 敦煌市| 贵定县| 承德市| 封丘县| 玉树县| 吉隆县| 乐山市| 柳江县| 太湖县| 岑巩县| 武清区| 璧山县| 丰原市| 大邑县| 永济市| 抚宁县| 屯门区| 满城县| 庄河市| 哈密市| 大丰市| 海林市| 黑水县| 安溪县| 禄丰县| 高雄县| 苍南县| 绥滨县| 乌兰浩特市| 卫辉市| 昌图县| 竹溪县| 江城|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