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互聯網+”激活非遺生命力

發(fā)布時間:2022-03-23 10:1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視頻平臺上,刺繡、漆藝、剪紙、油紙傘等非遺工藝品搭配生動的畫面與音樂,很快“圈粉”,吸引不少網友拜師學藝、下單購買。專家認為,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為非遺傳承人搭建了走進千家萬戶的舞臺,讓更多人可以看非遺直播、賞非遺技藝、購非遺產品,為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拓寬了路徑。

  傳承人“圈粉”不少

  “看了劉老師的直播,學到很多,老師講得太好了,耐心細致,通俗易懂?!薄盀H坊風箏太漂亮了,自己學了也可以動手做了,期待下次直播!”……濰坊風箏傳承人劉志江的一次風箏扎制技藝直播,吸引眾多風箏愛好者觀看學習。

  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惠芬從2020年10月起在抖音上開設個人賬號,目前已有15萬粉絲,一條介紹“雙面三異繡”的短視頻收獲140多萬點贊量,網友在評論區(qū)贊嘆:“蘇繡真是精細、精巧、精妙!”姚惠芬說,自從她在視頻平臺分享蘇繡后,全國各地的網友都給她留言評論,希望能學習刺繡。

  專家認為,視頻的表現形式多樣、視覺沖擊力突出,能在短時間內把非遺老手藝最美、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現出來。非遺文化在新技術、新載體的助力下傳播開來,讓更多人領略到傳統(tǒng)手工藝的魅力。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去年聯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促進廣泛傳播,適應媒體深度融合趨勢,豐富傳播手段,拓展傳播渠道,鼓勵新聞媒體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專欄等,支持加強相關題材紀錄片創(chuàng)作,辦好有關優(yōu)秀節(jié)目,鼓勵各類新媒體平臺做好相關傳播工作。

  “過去我們靠語言、文字,后來靠照片、攝像,如今我們可以通過更新的技術調動一切資源,加強傳承和傳播力度。傳承和傳播是非遺保護的兩個翅膀,有了兩個翅膀才能飛得高、飛得遠。”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認為,非遺傳承不能離開數字化和網絡手段,以新技術傳播非遺文化是在當代更好傳承非遺的必要條件。

  打開線上新銷路

  專家指出,非遺保護傳承,重在融入現代生活、展現當代價值。非遺不是躺在櫥窗里的展品,也并非束之高閣的技藝絕活,而是促進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喬雪是寧夏銀川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拓展項目“喬家手工皮藝”的傳承人。她開設了賬號“皮雕大師喬師傅”,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展示手藝。據悉,喬雪已開展上百場直播,累計通過直播賣出超過300萬元的皮藝制品。

  貴州“80后”苗族織錦技藝傳承人甘小芝創(chuàng)作的短視頻深受年輕人喜愛。2019年,她開始錄制教學視頻,分享織錦知識,把獨具特色的苗族傳統(tǒng)服飾和玲瓏精致的手包通過視頻呈現在網友面前,一下子打開了新銷路。

  目前,一批新興非遺品牌崛起,不少非遺傳承人紛紛轉型線上拓展市場?;ヂ摼W拉近了非遺作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讓非遺技藝摘下“神秘面紗”,走進普通人的生活。借助互聯網平臺,可充分展示非遺文化與技藝,有助于非遺作品銷售,讓非遺品牌符合當下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的消費趨勢和潮流,實現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huán)。業(yè)內人士指出,直播縮短了非遺產品與用戶之間的距離,也讓非遺產品的自我迭代加快,能及時知道用戶喜歡什么、需要什么。

  重慶工商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殷俊接受本報采訪時說,在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過程中,利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是大勢所趨,既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也能夠讓非遺項目“活起來”、讓非遺傳承人“富起來”。

  拓寬非遺發(fā)展創(chuàng)新空間

  目前不少短視頻平臺、電商平臺等意識到非遺的巨大潛力,正充分運用技術和創(chuàng)意為傳統(tǒng)文化賦能,讓更多人了解非遺、走近非遺、愛上非遺。

  據統(tǒng)計,截至2021年6月,中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達1557項。為了幫助發(fā)掘非遺文化和市場價值,助力非遺傳播,抖音平臺發(fā)起“非遺合伙人”“看見手藝”等計劃,通過加強流量扶持、官方培訓、直播基地服務等,讓非遺被更多人看見的同時,為非遺傳承人帶來更多就業(yè)機會,創(chuàng)造更多收入。

  劉魁立認為,廣大非遺人應與時俱進,充分運用電商平臺,推動非遺更好融入當代生活,讓更多人關注和消費非遺產品,尊重傳承人的智慧和技藝,并從中感受非遺之美。

  “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需要并重?!彼拇ù髮W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王炎龍接受本報采訪時說,非遺文化的生命力表現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做好價值挖掘和增值拓展很重要?;ヂ摼W和數字技術的融合,給非遺文化帶來更多發(fā)展的可能。新媒介技術的融合進一步拓寬了非遺傳承發(fā)展空間,非遺保護要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借助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優(yōu)勢。

  未來如何進一步挖掘非遺的數字化潛力?殷俊建議,加快促進非遺品牌化戰(zhàn)略,實現非遺的長久發(fā)展;合力搭建非遺全媒體展示傳播平臺,聚合各類優(yōu)秀的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提高非遺影響力,有效提升傳播質量和影響力。(李雪欽)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筠连县| 麻栗坡县| 克什克腾旗| 嘉善县| 土默特左旗| 伊春市| 桑日县| 石城县| 大厂| 武强县| 孝感市| 定边县| 青龙| 新邵县| 吉水县| 印江| 湛江市| 康平县| 宜川县| 定襄县| 桓台县| 海南省| 博兴县| 嫩江县| 肇州县| 翼城县| 沙田区| 西林县| 华池县| 南乐县| 格尔木市| 焦作市| 洞头县| 平昌县| 康定县| 鄯善县| 修武县| 贡觉县| 寻甸|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