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時政

【談科論普】科普要以科學為基礎(chǔ)

發(fā)布時間:2022-07-25 10:24:00來源: 光明網(wǎng)

  王大鵬

  最近一兩年,我們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科普要從“知識補課”轉(zhuǎn)向“價值引領(lǐng)”,但是這其實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那就是科普中傳播的知識應該是正確的而非錯誤的,或者說是在科學共同體之內(nèi)達成共識的而非在共同體內(nèi)充滿爭議的,否則就會給公眾造成誤解,甚至損害公眾對科學的認知,進而破壞“價值引領(lǐng)”的知識基礎(chǔ),比如最近比較受人關(guān)注的小男孩參觀天文館發(fā)現(xiàn)“錯誤百出”的視頻流出后引發(fā)熱議。正所謂,“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焙玫目破找欢ㄊ腔谠鷮?、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然后才有可能在科學知識的基礎(chǔ)上去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理性和科學精神等等。

  價值引領(lǐng)應該成為我們在科普中踐行的一種理念,只不過其前提是要基于扎實的科學知識,否則這個理念就可能落入“鏡花水月”和“海市蜃樓”的窠臼。同時我們承認,做好科普不容易,我們不妨于此來探討一下什么是好的科普。我想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論述。

  首先,從科普工作者或者研究人員的視角來說,好的科普要講好科學故事,要了解目標受眾,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播科學,當然這里涉及到很多方式和方法,但是科學內(nèi)容應該是其核心。其次,從受眾的角度來說,好的科普應該是那些讓自己有所收獲的,不論是更新了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的,啟發(fā)了自己的思維方式的,還是讓自己開始用科學的方式看待問題的,又或者是其他層面的。

  科學知識是科學家或者說科學共同體在長期的科學探索過程中沉淀并傳承下來的、對指導日常生活有用的信息。這些知識之所以能夠得以傳承和延續(xù),究其根本就在于它們可以指導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而從科普的角度來說,如果要傳播科學知識,那也必然是選擇這樣的,而非那些錯誤的或者在當時被認為正確而后隨著認識的提升而被淘汰的,當然這其中涉及到不確定性的問題,以及公眾對不確定性的認知問題。不過如果換個角度來說,我們講述的是科學的發(fā)展歷程,那么這些錯誤的或者“曾經(jīng)錯誤的”內(nèi)容可以當作用來佐證科學不斷發(fā)展的素材,比如太陽系從曾經(jīng)的“九大行星”突然在2006年變成了“八大行星”,這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的更新,更是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體現(xiàn)。

  科普中有時候會存在兩個極端,一個是“有科沒普”,另一個就是“有普沒科”。前者一般見于科研成果轉(zhuǎn)化為科普內(nèi)容時,因為不了解如何能夠做好科普,所以有些內(nèi)容就是科研論文的壓縮版,雖然科學性十足,但是在通俗性上卻讓人有“不明覺厲”之感。而后者則往往會出現(xiàn)在公眾更經(jīng)常接觸的社交媒體上,雖然有些通俗性,甚至通俗的太“接地氣”了,但是其科學性真是不敢恭維,甚至根本就沒有任何科學元素,相較于前者來說,后者這樣的科普倒不如不做,畢竟科普不能脫離開科學,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同時,我們處于一個信息爆炸式增長的時代,知識和信息獲取的便捷性相較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所以我們在做科普的過程中更不能忽視知識的精確性,因為只有在確保精確性的基礎(chǔ)上,我們才能把“價值引領(lǐng)”貫徹執(zhí)行下去。就像劉嘉麒院士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的那樣,“科學性是科學普及的靈魂”,所以我們要用科學態(tài)度來做科普。

    (作者系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理事)

(責編: 李雨潼)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灵石县| 安达市| 濮阳县| 沙雅县| 贵南县| 工布江达县| 重庆市| 亚东县| 西乌| 临朐县| 浏阳市| 丹棱县| 丹巴县| 岳阳县| 巴彦县| 公主岭市| 诏安县| 沈阳市| 陈巴尔虎旗| 阳西县| 泸水县| 沁源县| 靖西县| 繁峙县| 额尔古纳市| 汕尾市| 陆丰市| 喀喇沁旗| 额济纳旗| 漳平市| 赤城县| 永和县| 遂平县| 互助| 隆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师宗县| 政和县| 安乡县|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