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時政

培養(yǎng)觀察力 為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打好基礎

發(fā)布時間:2023-12-27 09:57:00來源: 中國婦女報

  觀察力是人在感知活動過程中通過眼、耳、鼻、舌、身等器官準確、全面、深入感知客觀事物特征的能力。它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周圍世界的有關知識和信息,是認識世界的基礎。通常,觀察力水平高的孩子對世界的認知能力更強,其思維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也與觀察力息息相關,可以說,觀察力是人智力結構的“眼睛”。而且,觀察力不僅能幫助孩子了解某一事物的表層,還能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事物所包含的廣博知識,思考、探索與之相關的未知領域。當然,觀察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家長從小培養(yǎng)。

  孩子的觀察力是這樣發(fā)育的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且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孩子觀察力萌芽于“看臉色”。初生嬰兒就會對人的臉產(chǎn)生興趣,寶寶兩個月左右能對熟悉的人微笑,三個月大的寶貝能分清父母、家人和陌生人,四個月的嬰兒對誰微笑,就證明他更喜歡誰。

  從出生起,孩子就借助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熟悉環(huán)境、了解事物。觀察力是寶寶在綜合了視覺能力、聽覺能力、嗅覺能力、觸覺能力、味覺能力、方位和距離知覺能力、圖形辨別能力、認識時間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是感知覺發(fā)展的最高形式。

  正因為觀察的過程包含了積極的思維活動、穩(wěn)定的有意注意,并借助過去經(jīng)驗來組織知覺,進而形成一種系統(tǒng)的、較持久的知覺,所以觀察力的發(fā)育敏感期比視聽、語言、認知等能力要晚一些。

  兒童觀察力的發(fā)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個別對象階段,兒童只看到單一的現(xiàn)象或某一個現(xiàn)象的一個方面,3~4歲幼兒處于這個階段;認識空間聯(lián)系階段,兒童可以看到各個觀察對象之間直接的空間聯(lián)系,如誰在誰的前面、什么在什么的左邊或右邊等,5~6歲幼兒處于這個階段,也有部分孩子這個階段要延伸到7歲;認識因果聯(lián)系階段,兒童開始看到各觀察對象之間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聯(lián)系,8~9歲小學中年級學生主要處于這個階段;認識對象總體階段,這時兒童能從意義上完整地把握對象總體,理解觀察主題,10~11歲小學高年級學生基本可以達到這個階段。

  哪些訓練能提升孩子的觀察力

  捕捉興趣,順勢引導

  興趣是培養(yǎng)觀察力的首要條件,而一個人興趣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其觀察的效果。家長在養(yǎng)育和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獨具慧眼,及時發(fā)現(xiàn)和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把握時機,順勢引導,創(chuàng)造條件,保護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征,深入觀察。比如,觀察烏龜,提示孩子注意龜甲,這是其他動物沒有的,以及烏龜有別于其他爬行類動物的特點。

  如果在戶外活動時孩子對蝴蝶感興趣,一家人可以先停下來一起觀察蝴蝶飛舞的樣子、蝴蝶身上不同的彩色斑紋,啟發(fā)孩子想想蝴蝶像什么,也可以說出家長自己的感覺,如蝴蝶像“會飛的花朵”,鼓勵孩子大膽想象。要使孩子在興趣中逐步拓展觀察的廣度和深度,還可以趁著孩子興趣正濃,安排一家人周末去自然博物館或昆蟲博物館,全方位了解蝴蝶這一美麗的昆蟲,了解其身體構造,掌握觀察的技巧。

  帶著目的去觀察

  要實現(xiàn)有效觀察,家長需要事先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這樣的觀察才有利于孩子比較完整、清晰地感知某一事物。很明顯,我們讓孩子觀察兩幅大致相同但隱藏著5處差異的圖片,如果不告訴孩子它們之間有幾處差異,孩子很可能找不全。比如,觀察盆景,提前告知孩子注意看看盆景中花的品種、顏色、造型,事后請孩子說出觀察的結果。觀看魚缸里的金魚,提示孩子注意魚身體的形狀,身體表面覆蓋著什么,背部、胸部、腹部、尾部長著什么,便于孩子了解金魚的身體結構特點。觀察的目的越明確、越具體,其效果也越好。反之,觀察前家長沒有提出明確的目標任務,孩子很可能東看看,西望望,抓不住要領,得不到收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盡量為孩子創(chuàng)造觀察條件,可以養(yǎng)倉鼠、兔子、鸚鵡等小寵物,讓孩子觀察動物的習性和行為。這樣的觀察更能使孩子體驗到觀察的樂趣,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

  另外,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觀察力的進步,家長還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獨立給自己提出觀察要求并尋找答案。

  調(diào)動多感官感知事物

  鼓勵孩子用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觀察了解事物,讓孩子明白觀察不僅是用眼睛看,還包括手摸、耳聽、鼻嗅、舌嘗等。引導孩子了解五官的功能:眼睛可以看,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如顏色、形狀、長短等;耳朵可以聽,辨別物體發(fā)出的各種聲響;鼻子可以聞,分辨各種物體散發(fā)出的氣味;舌頭可以品嘗物體的酸甜苦辣等各種味道;手可以觸摸各種物體的質(zhì)地,如軟、硬、粗糙、光滑等。鼓勵孩子積極運用五官去感知事物,如,觀察雪景時,讓他們用眼睛看雪花的形狀,動手堆雪人,感受雪的質(zhì)地和融化的過程。同樣,觀察櫻桃樹時讓孩子看看樹葉的形狀、大小、顏色,聞聞樹的氣味,觀察櫻桃的顏色、形狀,用手感受它的軟硬度、光滑度,再親口嘗嘗櫻桃的味道。通過多種感官刺激,提升孩子的觀察體驗,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才能是完整的、全面的,也更深入、豐富。

  觀察、記錄、思考結合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觀察事物時,家長應教孩子如何記錄收集和整理所觀察到的內(nèi)容。幼兒不會寫字,可以用畫畫代替,不拘泥于形式,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在觀察事物中隨時記錄的習慣,這也有助于他們升入小學高年級后養(yǎng)成上課主動記筆記的好習慣。同時,要保證孩子觀察記錄的真實性,提示孩子看到什么就記錄什么,不能寫些與觀察事實有出入的內(nèi)容,一切有據(jù)可依,實事求是,父母不要干擾孩子觀察的結果。

  觀察是智力發(fā)展的基礎,思維是智力發(fā)展的核心。啟發(fā)孩子積極觀察、開動腦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深入探究,解決問題,家長不妨嘗試比較法,借助比較兩個、兩個以上的事物或現(xiàn)象的異同,讓孩子分析、判斷、思考,從而正確細致、完整認識事物。比如,豐收季節(jié)帶孩子到近郊或種植園,觀察比較玉米與高粱的根、莖、葉等,讓孩子說出他們的發(fā)現(xiàn),比較其不同特征,鼓勵他們描述看到這兩種作物后的感受或想象。

  觀察結束后,家長和孩子一起或指導孩子總結觀察全過程,以檢查觀察目的是否達到,觀察任務是否完成。總結的形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包括圖畫和文字。這些都有助于活躍孩子的思維,提高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陳若葵)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海伦市| 四川省| 玉屏| 永城市| 肇州县| 海晏县| 秭归县| 白河县| 平罗县| 漠河县| 伊宁市| 罗田县| 高邮市| 长宁区| 昂仁县| 图木舒克市| 吉木乃县| 南陵县| 凉山| 曲周县| 海伦市| 滁州市| 个旧市| 黄梅县| 焉耆| 苍山县| 嘉祥县| 大城县| 安吉县| 黄山市| 新乡市| 剑阁县| 昭通市| 京山县| 托克托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丰城市| 绵竹市| 潞西市| 察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