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時政要聞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xué)歷史丨一條河街,書寫一座城的榮光與底蘊

發(fā)布時間:2024-03-20 16:17:00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湖南常德始建于22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古稱武陵、朗州,別名“柳城”。老子一句“為天下溪,常德不離”,為善德文化寫下注腳,也為始名于北宋的“常德”注入了更深文化底蘊。

  它東臨洞庭湖,西連張家界,融武陵山的雄奇險峻、洞庭水的煙波浩渺于一體,自古有“云貴門戶,黔川咽喉”之稱。

  它是人文薈萃之地,流傳著嫦娥奔月、劉??抽缘壬裨拏髡f,留下了屈原、陶淵明、劉禹錫的詩詞名篇,也記錄下桃花源的美好愿景。

  19日,習(xí)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常德市,首先考察了常德河街,了解歷史文化街區(qū)修復(fù)利用、城市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等情況。跟隨總書記的腳步,我們一同感受千年古街的歷史變遷,感受非遺里的美好生活。

 

  一道運河 流淌千年

  水,是常德的靈魂。沅江和澧水均在常德穿城而過注入洞庭,城市腹地的穿紫河,則是一條奔流千年的古運河。

  “穿紫河”名字的由來也頗具詩意。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采菱行》中吟誦: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鴛翔。取詩中“紫菱”之意,穿紫河得名。

  一泓碧水流淌千年,哺育了兩岸百姓。到了上世紀(jì)80年代,因水系改道切斷了水源供給,加之兩岸污染物大量排放,穿紫河一度成為“臭水溝”,成為當(dāng)?shù)厝说摹靶念^之痛”。

  水是生命之源,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耙钊雽嵤┧廴痉乐涡袆佑媱潱U巷嬘盟踩?,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绷?xí)近平總書記為水資源保護指明了方向。

  全線截污、降堤修閘、修建生態(tài)濾池、打造海綿城市……經(jīng)過多年綜合整治,穿紫河又恢復(fù)了生機,成為一條流光溢彩的“碧玉帶”,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的“幸福河”。

 

  一條老街 連通古今

  常德河街,最早形成于明朝正德年間。《常德府志》記載,沅江岸邊,一邊是水,一邊是城墻,從東門到大西門,綿延數(shù)里長的繁華河街,是為大河街、小河街、麻陽街。因為地勢低洼,每次洪水“光顧”,街道總會積水成河,人們形象地稱之為“河街”。

  歲月流轉(zhuǎn),常德河街已遷建到穿紫河畔。那個屢屢出現(xiàn)在沈從文筆端、黃永玉畫中的老街如今是什么模樣?

  麻石路兩旁,商鋪林立,依稀可見當(dāng)年戲院、洋行、會館、茶樓、客棧遍布的盛況。鴛鴦走馬樓,古色古香的戲臺上,常德絲弦、漢劇高腔、澧洲花鼓等民間曲藝輪番上演。上南門碼頭,再現(xiàn)了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大碼頭”場景:有的拉纖,有的卸貨,有的熱情地招攬著客人,吊腳樓上燈影綽綽……

  “穿紫河上紫氣東來,一條老街鄉(xiāng)愁還在,你若不來我的花不開……”常德河街,一首《你不來船不開》正在槳聲燈影里傳唱開去。

  “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睆呐品唤?、三坊七巷,到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習(xí)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走進古街古巷。

  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xiāng)愁。如今放眼中華大地,正定古城再現(xiàn)北方雄鎮(zhèn)風(fēng)貌,鼓浪嶼演繹萬國建筑博物館風(fēng)情,北京胡同鐫刻古都記憶與濃濃鄉(xiāng)情……歷史文脈融入現(xiàn)代生活,自然人文交匯成和諧宜居之地。

  一碗擂茶 匠心傳承

  一根擂棒將花生、茶葉、生姜等細細研磨,粉末置于碗中,開水沖泡,滿屋生香,輕啜一口,回味綿長。“壓桌”菜目不暇接,油糍粑、鍋巴、酸蘿卜、蕨菜、豆角、香干……

  這便是擂茶。源于漢、盛于明清,擂茶至今仍是常德人待客的首選美食。這項舌尖上的非遺不僅讓人們體驗到常德的老味道,也體會到蘊含其中的匠心傳承。

  麻質(zhì)畫、桃源刺繡、常德木雕、花鼓戲、澧水船工號子……種類繁多的非遺,是常德厚重的“文化家底”,也是文旅融合的“富礦”。

  在常德,傳統(tǒng)非遺正煥發(fā)勃勃生機。它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以創(chuàng)新設(shè)計贏得游客青睞。行走河街,一個個非遺作坊里,傳承人現(xiàn)場展示絕活,游客可賞、可購、可玩,也得以近距離感悟工匠擇一事終一生的堅守與執(zhí)著。

  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習(xí)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中華文明歷經(jīng)數(shù)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jīng)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自信的底氣。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

  歷史上,常德曾遭受七次毀城之災(zāi),又七次重建。古城一次次從廢墟中重生,不斷創(chuàng)造新輝煌,靠的正是那割不斷、毀不掉的文化根脈。

  山清水秀、物阜民豐、文化昌盛,今日之常德,不是陶淵明筆下虛構(gòu)的“桃花源”,而是一幅真實的幸福生活圖景。

  策劃:杜尚澤

  撰文:施芳

  海報:田興洲 陳姝言

  編輯:曹繼煒

  校檢:朱利

  攝影:新華社記者 王曄 鞠鵬

  視覺:畢曉洋 虞東升

(責(zé)編:陳濛濛)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宜兰县| 炎陵县| 太和县| 拉孜县| 荆门市| 涡阳县| 彝良县| 孟连| 宜兴市| 江北区| 五峰| 邻水| 安平县| 隆昌县| 油尖旺区| 新蔡县| 广南县| 子长县| 五大连池市| 水富县| 隆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衡阳市| 饶平县| 工布江达县| 永善县| 堆龙德庆县| 文成县| 稻城县| 山东省| 延庆县| 贺州市| 安图县| 都江堰市| 扶沟县| 墨竹工卡县| 乌拉特后旗| 孝感市| 太仆寺旗|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