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么要探索珠峰?
央視網消息:9050米,是正在進行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浮空艇大氣科學觀測團隊5月21日凌晨創(chuàng)造的觀測高度新紀錄。此時,距上一次創(chuàng)下浮空艇升空科學觀測高度海拔7003米的世界紀錄,已經過去3年。
為什么中國的科學家們要在如此極端的環(huán)境中不斷攀登,甚至“超越珠峰”?
時間回到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三名年輕人第一次把五星紅旗立在珠穆朗瑪峰之巔,完成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世界最高峰的壯舉,也從此開啟中國探索珠峰的漫漫長路。
60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在珠峰地區(qū)開展了6次大型綜合科考,每次科考都是與嚴酷環(huán)境和生理極限的較量。據了解,為了攜帶專業(yè)設備,科考隊員的平均負重往往是普通登山人員的兩倍,一個氣象站就重達上百斤。隊員們不僅要在積雪中負重前行、克服高原反應,還要考察環(huán)境、找準測量位置、安裝調試器材……一個課題的周期可能長達五年甚至十年。
在如此復雜的環(huán)境中,攀登珠峰的科學家們具體在研究什么?
“測身高”是眾多任務中的一個,測量珠峰的高度能為研究板塊變化等地質運動提供更豐富的資料。1966年以來,中國多次為珠峰“測量身高”,包括1968年的8849.75米,1975年的8848.13米,2005年的8844.43米,以及2020年的8848.86米。
此外還要“量體溫”。2005年的珠峰科考過程中,科考隊員首次監(jiān)測珠峰6500米以上的溫室氣體,并且對表面雪樣和大氣氣溶膠進行采樣。有了這些數(shù)據做支撐,科學家們就能更準確地認識珠峰地區(qū)的氣候和天氣災害。
第三要“看體格”。珠峰和南北極一樣,都具有獨特的生態(tài)結構,這也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優(yōu)質的樣本??茖W家們通過研究珠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植被分布的變化,冰川形態(tài)、規(guī)模和儲量變化,來了解氣候變化對珠峰的影響,以及珠峰生態(tài)變化對周圍氣候的影響。
最后還要“查衛(wèi)生”。作為地球上最干凈的地區(qū)之一,從珠峰上污染物總量、分布等的變化中,能夠了解到人類活動對珠峰產生了什么影響,又是如何影響的。1992年的珠峰測量中,科研人員就發(fā)現(xiàn)珠峰冰雪樣本中的鐵、鉛等十余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1975年增長了五六倍。
所以,珠峰科考會涉及大氣、水、生態(tài)、地表、人類活動等多個方面,每次都有新的突破,而且得到的數(shù)據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據統(tǒng)計,20世紀70年代以來,珠峰地區(qū)氣溫趨勢圖與同期的世界氣溫趨勢圖不但形狀和變化規(guī)律相似,甚至能發(fā)現(xiàn),在全球氣溫顯著變暖之前,珠峰地區(qū)已經有了變暖的跡象。也就是說,科研人員從珠峰地區(qū)8個梯度氣象站測量出溫度、濕度、風力等規(guī)律,也許就能得到世界氣候變化的“天氣預報”,同時也能讓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準確。
今年,珠峰科考團隊首次將“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釋放到近萬米高空,這是世界上首次在珠峰地區(qū)從海拔9000米以上高空,觀測水汽、溫室氣體等參數(shù)的變化特點。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敝榉蹇瓶嫉囊饬x具體且深遠,承載著中國人智慧與勇氣的攀登者也從未停歇,他們在科研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記錄著滄海桑田的變遷、生物演化的痕跡。跟隨他們不斷探索前行的步伐,那些未來的、未知的密碼都將被一一“破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