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外星生命?中國空間站將開展地外生態(tài)系統(tǒng)模擬實驗
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搭載的科學實驗載荷中,有一種叫厭氧古菌,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也是地球大氣甲烷的主要貢獻者,廣泛分布于深海、水稻田、反芻動物的胃等厭氧環(huán)境中。
厭氧古菌隨天舟七號貨運飛船被送入中國空間站,以驗證它們在模擬火星的環(huán)境中以及宇宙輻射的極端環(huán)境下是否能夠生存,幫助人類探究是否存在外星生命這一重大謎題。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東秀珠:為什么拿這個菌做(實驗)呢?這類的菌,它吃的東西特別簡單,咱們人要吃淀粉、吃肉,它就一個氫氣、二氧化碳就能活,然后就變成甲烷了。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tǒng)科學系教授 劉竹:我們把這個厭氧的古菌選定,然后把這個微生物放到這個裝置上,把它上行到(中國)空間站的平臺上。然后利用這個空間站平臺的這種暴露在宇宙輻射條件,加上它微重力的環(huán)境,加上它的一些其他的一些比如說像溫度,這樣一些比較極端的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下來看一下,來測試一下,看看地球上早期的這個生命能不能在它這個環(huán)境下存活。
據了解,美國航空航天局好奇號火星探測器自2012年登陸火星以來,已經多次探測到不明原因的甲烷信號,科學家推測這些甲烷有可能是外星生物代謝的產物,而產甲烷菌被科學家們認為是火星或土衛(wèi)二上最有可能存在的潛在生命形式之一。那么,如何探明產甲烷菌是否存在呢?科學家曾設想,在火星等行星上開展地外生命信號的原位探測,但這一舉動所需時間和經濟成本都十分高昂。另一方面,使用現有同位素儀器等設備的話,以目前人類的技術來說,探測精度不足以支撐原位探測中實現對甲烷信號的生物來源的鑒別。這兩種方法只能放棄,那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tǒng)科學系教授 劉竹:我們這個實驗就為了從一種反向驗證的角度來驗證一下。如果它(產甲烷菌)能在這個環(huán)境下存活,并且能夠比如說能產生甲烷,能夠很好地生長,那么就能論證實質上地球上的原始的生命實際上是可以在地外的環(huán)境里面生存的,甚至是生長的。那么它也就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火星上發(fā)現的甲烷有可能是生命來源的話,那么這個生命有可能跟地球上的生命是有同源性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